《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7/7 15:13:18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846位读者读过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阮弘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很美的小诗。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想变成各种夏天里的事物,最后当他看到小小的荷塘时却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体会荷叶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觉得快乐的感受。这个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基础上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诗的语言很优美,对于学生来说也比较好理解,主要是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来体会美,感受美,呵护美。
在教学词语这一环节上,张翠巧老师用了以词入句的方法,让学生既读准每个词语,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读准课文,为下面朗读指导做铺垫。
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点张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节时,她先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再看图片理解“清凌凌”这个词,然后出示小鱼在水中游玩的情景,接着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鱼,这些小鱼在河里会做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们会在小河里捉迷藏。”有的说:“我们会在小河里吐泡泡。”还有的说:“我们会在小河里做游戏!”学生及理解了词义,也展开想象并进行了说的训练。
课文的最后一节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全文的题眼所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张老师先出示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她在此处设计了:( )来了,在荷叶( )。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让他们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课反思
横溪中心小学 董玉梅
听了张老师的一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很有感触。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教学特点:
(一)字词教学“浓”。
(二)朗读形式“多”。
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象力将影响儿童获取知识,并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是不容怀疑的。小学生学习语文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阅读时展开想象可深入课文意境,理解所学内容,扩展知识领域。因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要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张老师在教学时,凭借教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造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拓展想象的空间,促使学生的想象得到更好的发展。
张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多钟手段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各种感官相互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帮助其想象力的发展。如在教学时,将书中的文字变成了鲜艳多彩的图画,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扩大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欣赏完画面之后,再回到课本。然后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假如自己就是那蝴蝶、星星、月亮,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生们看了图片之后,有了丰富的表象,想象的就会更自由大胆一些,同时也给他们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情境。为了帮助学生更直接更深的感受荷叶“给人快乐”的道理。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叶澜教授说过,没有十全十美的课。一节有遗憾的课,一节有待完善的课,才是一节真实的课,一节没有粉饰的课,才值得我们反思和重建。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王莉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诗歌以“我想变”的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眼中,心中的夏天。
听完张老师的课,学到了这几个方面: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富有情趣的儿童诗,张老师把微笑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把鼓励送给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当学生说出“雨点像珍珠一样圆润,像钻石一样闪亮,像玛瑙一样晶莹剔透”,及时表扬学生想象力丰富,说得精彩,对学生后面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就是应该再让学生读好“透明的雨滴”。正确、及时、激励性的评价,建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学生更好地遵守了纪律,完成了教学任务。当出示荷叶图,学生回答了后面的小雨和雨点的快乐,我应该接着问:大大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各抒己见,答案精彩纷呈。有的说:“荷叶像大大的圆盘。”张老师的评价是:你想到了荷叶的形状。有的说:“荷叶碧绿碧绿的。”张老师的评价是:你看到了荷叶的颜色。有的说:“荷叶像一柄大伞。”她的评价是: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真聪明。这样会处理得更好。
三、创设情境“美”
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情境的创设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在感悟“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时,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雨滴图,想象自己就是小雨滴,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去移情体验,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有的说:“我真是太舒服了。”有的说:“我很快乐。”然后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反复地朗读,真正地体现了阅读的个性化。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了语言。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点张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例如:在教学“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一节时,她先让学生读好这句话,再看图理解“清凌凌”这个词,然后出示小鱼在水中游玩的情景,接着让学生想象成自己就是小鱼,这些小鱼在河里会做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我们会在小河里捉迷藏。”有的说:“我们会在小河里吐泡泡。”还有的说:“我们会在小河里做游戏!”又例如:在理解“穿梭”时,她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一个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表演“穿梭”,其他学生就是那些花丛,她用自己的描述语驾驶课堂:小朋友看,这只蝴蝶从这朵花前穿过,那朵花后绕过,这就叫“穿梭”。学生感到新奇又有趣,相信一定会印象深刻。
四、难点设计“巧”
课文的最后一节是理解的难点,也是全文的题眼所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张老师先出示荷叶图,让学生说说荷叶的样子,通过说,理解荷叶的美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基础上,想象小鱼、雨点的快乐。末尾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恰到好处地设计了:——来了,在荷叶——。这一句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还帮助他们积累了语言,生动了教学,更进一步地点到了诗歌的题眼。这么多的小动物喜欢荷叶是因为荷叶给它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所以是作者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主要原因。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能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主旨,让他们获得了高尚情操的熏陶。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刘莉丽
这一节课是我们二年级的一堂教学研讨课。课前张老师制作了幻灯片,配合展开教学过程。在教学这个片段的时候,她先展示一幅大大的荷叶图,让学生感受荷叶的“大”,美,孩子们观察到荷叶下有鱼儿游动,从而理解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因为荷叶为鱼儿遮挡风雨和阳光,在下面休息。在这首诗歌中,这一句确实是值得欣赏和朗诵的诗句:
荷叶像一柄大伞,静静地在荷塘举着。于是,张老师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去读,喜欢的孩子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了一些小朋友读的那么美,也禁不住起来学读,因为孩子的模仿和表现的欲望是强烈的。老师也想来读一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欣赏老师读的静、美。然后我再让孩子们看着画面,轻轻的、美美地读————在孩子们每次的朗读中,他们越来越体会到诗句的美,语言的美感,画面的美,从而领悟诗歌的意境。
荷叶不光给小鱼、蜻蜓带来了欢乐,还为谁带来了快乐?孩子们想到了其他的小动物也来了,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诗歌的句子说一说,他们很乐意学说:
青蛙来了,在荷叶上唱歌。
蝴蝶来了,在荷叶上跳舞。
金龟子来了,在荷叶上休息…………
听了孩子们组织的语句,张老师赞扬他们说的是诗歌的语句,并告诉他们,诗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希望他们喜欢读诗歌,自己也能写小诗。最好的诗歌是孩子们写的,学生听了很兴奋,利用这一片段张老师鼓励起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张老师小结了荷叶不光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更快乐。张老师让孩子们再进行了一个组织语句的练习:夏天你想变成什么,为人们带来什么?孩子们想到了很多很多,张老师帮助他们把语句表达的更好,更生动:
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一棵大树,为人们遮挡阳光。
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一只萤火虫,为人们照亮前进的路。
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一个西瓜,给小朋友解渴。
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一把扇子,为人们带来凉风…………
这些语句是张老师和孩子们边说边帮助修饰的,这样他们把句子越说越好。最后张老师赞扬发言的孩子们不光是学习语文积极主动,更是有爱心的小朋友,心中有对他人的关怀。孩子们受到了爱的教育,我想,我们学诗歌,不光学的是诗歌的语言文字,更是诗歌的灵魂,在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需要受到的是爱的教育。我希望每一堂语文课都是一堂爱的教育的课堂,这样我们的孩子们心灵才会丰富,才会充实,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