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发表日期:2015/7/7 15:11:07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702位读者读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热” “游” 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愿意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大自然夏天的景色图片。
2、板书课题。指名读,师相机评价,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谁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为什么?
4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诗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指名带读,师生一起正音。
3、自读没有拼音的生词,开火车指名带读,师生一起正音,齐读生词。
4、再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情,边读便标出有几节。
5、指名分段朗读,生互评。
6、齐读诗歌,边读边想,诗中的“我”想变成哪些东西?
7、默读课文,迅速用笔圈出诗中的“我” 想变成哪些东西。
(1)学生自由说,师相机板书画图。
(2)谁能用一句话来说清楚?
出示填空:我想变 ,又想变 ,还想变 ,还想变 ,还想变 ,还想变 ,最想变 。自己先试着说一说。指名说。
(3)(指板书)“我”有那么多的愿望,但是“我”最想变 。
(4)其实,课题中有一个字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个字是“真”,(打三角形)再读课题,读出小作者强烈的感情。
过渡:读得真好,奖励一下。欣赏一副可爱的图画。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这是谁来了?夏天来了。
(1)夏天小姐姐来了!出示第一节,齐读。
(2)这里把夏天当作什么?你也学着说一句: 来了, 是位 。
(3)谁能把夏天姐姐的热情读出来?指名读,评价,齐读。
(4)小朋友,夏天来了,你想变点儿什么呢?
3、想变成雨点的小朋友请举手!请你来读读这一句话!
(1)出示句子:我想变透明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
(2)透明的雨滴是什么样的呀!(非常干净)
(3)现在,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4、谁想变小鱼?
(1)小鱼,你喜欢在什么样的小河里游玩?
(2)清凌凌的小河是什么样的?
(3)清凌凌的小河,我们也可以说( )的小河。
送词语:清澈见底 波光粼粼
(4)清凌凌是个什么结构的词?(ABB)你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词?
生自由发言,师出示“词语小宝库”,齐读。
5、夏天到了,你想变小蝴蝶吗?
(1)想变成蝴蝶的同学读这句话。
(2)我们小朋友都是祖国的花朵,请你扮演可爱的小蝴蝶在花丛中穿梭吧!
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穿梭(读好词语)
(3)再来读读这句话。
(4)所有想变蝈蝈的小朋友请起立,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大声地读读!
(5)如果你是蝈蝈,你会歌唱什么?
6、出示:“我想变眨眼的星星,我想变弯弯的新月。”
谁能读好?加上自己的动作。指名读,评价,齐读。
7、你们还想变什么呢?
出示: 夏天来了,我想变 , 。我想变 , 。
生自由说,指名说。
7、配乐齐读全诗
四、学习生字
1、出示“游”,齐读生字。
2、组词。
3、复习记字的方法步骤:
(1)分析结构
(2)记住笔顺。
(3)观察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
(4)按照笔顺一笔一画认真描红。
3、自学生字
“游”字易错,师做相应指导。(编故事:在水里,有个姓方的大人带着孩子在游泳)
“热”字右边的横折斜构易错,师强调。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诗中的“我”有那么多的愿望,但她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们下节课来寻找答案。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反思
横溪中心小学 张翠巧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儿童诗,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而且诗歌蕴涵丰富,语言浅显明快,亲切生动,学生的读诗兴趣很高。因此,在这课上,我努力体现激情导读的教学思想,以引导学生充分地感情诵读为主线,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亲近自然的愉快,努力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充分的朗读、体验、思考、说话等丰富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感染为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了以下教学特色: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诗句所描述的生动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感情诵读的能力;
3、赏析关键词句,积累优美的语言,体现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适时随文说话写话,用学生的智慧去充实、丰富教材资源,致力实现教材的例子功能,让主题更鲜活,让课堂更丰满,让学生享受 “活的语文”。
但由于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经验不足,个别环节还没有达到诗意的境界:
1、读书时间还不太充分,齐读较多,缺少学生精彩的个别读。这是由于教学环节的过于“丰满”造成教学时间紧张直至学生个别读环节无法展示的结果。“外围的东西不要太多,立足于文本是关键。” 适度的扩展和延伸是可取的,但“旅行包”式的课堂教学是不可取的。
2在“夏天来了,我想变成……”说话环节,不能用准确的教学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引领大家打开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先后想变成铅笔、课桌、粉笔,说明他们的思路仍局限于课堂的事物,并没有走进美好的大自然,这是我导语设计定位不明确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说得也不确切,“铅笔、课桌、粉笔”并不是夏天的景物,我应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界定。这是我上这节课最为自责的遗憾。鼓励学生发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但在明辨是非面前决不是对错误的姑息敷衍,教师的疏忽误导就是失职不负责任。
当时,这一环节我应该这样导入:“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为了给别人带来更多的快乐。夏天就要来了,你想变成大自然中的哪些美好的景物,也给大家带来快乐呢?”然后播放大自然夏季美丽的景物,让学生边看边说,边想边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