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从军》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5/5 15:38:22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828位读者读过
阮弘老师听课反思: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替父从军、爱家爱国的英雄形象。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董玉梅老师先出示两张不同风格的木兰课文插图,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相机导出课题。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学中,董老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首先,老师范读,学生说说故事内容。用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浯,读好词串和重点句子,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把课文读通读准。扫除了生字障碍后,就进入了今天阅读的环节,董教师采取指名逐段朗读,师生共同评读的方式,目标是将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董老师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采用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交流,在读中思考。采用合作探究法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木兰从军》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王莉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董老师本节课执教的是《木兰从军》第一课时,读通课文,走近木兰,感悟她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是董老师这一课时定下的教学重点,难点。董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花木兰爱国爱家的女英雄形象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识字方法多样,激发兴趣 。 在教学“病”字用一个顺口溜让孩子轻松记住了“病”字的字形和字义;教学“男“字时利用字理知识帮助孩子体会决心女扮男装的不易;”“焦急”这两个字虽然不是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让孩子抓住下面四点底表示火,和急字的心字底,可帮助孩子理解木兰焦急似火的心情。
二、发挥想象,促进理解。 课文语言精练,同时也留下一些值得学生想象的“空白”。教学时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引导学生想象,既能更深入地理解木兰的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教学第二小节时,让学生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中心,爱家爱国 。 围绕木兰爱国爱家的品质,结合文本,董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体会。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爱家;国家有难紧急征兵,木兰从军为国分忧,说明她爱国;木兰在奔赴前线的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依然勇往直前,她驰骋沙场,立下战功,为的是保家卫国。
本节课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都已达到。
《木兰从军》听课反思
刘莉丽
今天,董老师教学了《木兰从军》的第一课时,她的教学程序如下: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课——解题——小组合作预习——全班交流,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理解部分生词的意思,指导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识字、写字。
听完她的课,感觉整节课的精彩之处有这样几点: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导入新课。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有序观察,知道观察人物时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一方面利用图中人物的巨大反差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2、识字时充分利用汉字表意功能强的特点,利用形声、会意等造字法来识字,帮助学生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并由此展开联想理解生词的意思,进行扩词练习。
3、表扬与指正相结合,时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不断提醒学生说话要完整,字音要读准,注意倾听,读帖时要关注部件间的关系等。老师有个婆婆嘴,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4、补充背景,以读促悟。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花木兰立下赫赫战功的意思,教学中,董老师补充了背景资料,听了补充的介绍,孩子们对赫赫战功一词有了更深的体会,在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来体会花木兰的壮举,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细细品味花木兰的爱国爱家去之情。
唯一不足的是,识记生字字形时,还在牵着学生走,没有充分地放手。若让学生自己从生字中找形声字,并说明理由,学生会学得更主动,字形也会记得更牢。
张翠巧听课反思 ;
在教学中董老师从“女英雄”入手,并以“女英雄”结束,重点突出、环环相扣,体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其中有几个地方特别值得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借鉴。
其一,以想象促理解。平时教学中遇到一些难理解、难体会的地方我们也许比较喜欢用提问或者讲解的方式来解决,而在本课教学中,董老师却用了想象的方式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在教学第一小节时,董老师让学生分组想象、表演木兰是如何说服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的,这个拓展性训练让学生深入揣摩花木兰的心理活动,不仅可以感悟她为国为家敢于自我牺牲的可贵之处,而且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把书读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其次,第三小节的一连串动词短语浓缩了木兰南征北战、奋勇杀敌的艰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可是董老师却让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再现了这些悲壮的场面, 以朗读促感悟。董老师能抓住“焦急万分”、“赫赫战功”等关键词来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悟、内化文本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其二,注重学法的渗透。让学生学会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这节课,董老师就非常重视学法的指导和渗透,其中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如学完第三小节后,教师就及时进行学法的总结,让学生知道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运用;再如,在理解将士们看到一身女装的木兰时会想些什么,有一位学生在回答时用上了自己所查的资料,于是董老师就及时肯定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学生既可以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又可以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