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数学课堂 跨学科融合助力思维生长
发表日期:2025/6/9 8:23:51 出处: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作者:刘迎华 有72位读者读过
信息技术赋能数学课堂 跨学科融合助力思维生长
——记江宁区(南片)校本研修工作展示、交流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科融合创新,探索数字化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模式,2025年6月6日横溪小学开展以“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跨学科融通”为主题的江宁区(南片)校本研修工作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技术实操、互动研讨等形式,展现了信息技术赋能数学课堂的生动实践,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数学场】
上午第一节课,横溪中心小学的施佳燕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的整理复习》,本节课施老师打破了传统复习课的枯燥模式。她让学生出题,利用多媒体投影让其他学生解答评价并思考解题注意事项,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标准理念。第二节课,上秦淮小学的韩静老师执教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韩老师设计情境“外婆的纽扣宝盒”引出课题。接着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纽扣数据的整理分类,具体形象,整节课课堂氛围活跃。
两节课后,横溪小学的邱老师带来《信息技术资源赋能助推小学数学课堂》的专题讲座。他课件演示了GeoGebra制作动态几何模型、Python代码、批量生成数学习题等实用技巧,并提出“技术三用原则”:用技术突破认知难点(如概率实验可视化); 用技术提升反馈效率(AI作业智能诊断); 用技术连接真实问题(如结合地图软件学习比例尺),“工具不是炫技,而要服务学科本质”。邱老师强调“好的融合课应该‘技术无痕’,让学生忘记技术本身,专注数学思考”。
第三节课,禄口小学的徐睿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可能性总复习》,徐老师利用摸球游戏以及故事绘本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生动又形象。
在互动研讨环节,听课教师们围绕三节课,对于课堂目标达成、学生参与度等展开交流,挖掘每节课的亮点,并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横溪小学的邱玉静主任进行总结,邱主任肯定了此次活动的示范价值,“今天的课例让我们看到,技术可以成为学生思维的‘脚手架’。未来我们将建设‘数学数字化资源库’,让教师轻松调用优质工具,把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本身。
本次教研活动犹如一枚石子,激起了教师们对跨学科融合的深度思考。在教育数字化的浪潮中,横溪小学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信息场】
上午第一节课,横溪中心小学的贾翠菊老师,执教六年级的《初识人工智能》一课。贾老师以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为选项,让同学们选一选,在学生的答案产生分歧时,由认知冲突引出人工智能的概念,让学生印象深刻。人工智能发展史的部分,贾老师请出了一位AI同事张老师,学生在张望中期待张老师进入教室时,贾老师却说张老师在手机里,然后手机投屏展示与张老师的对话框,这个环节,教学形式新颖,吊足了学生胃口,又充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接着在讲解图灵测试的环节,贾老师用ChatGPT-4.5在图灵测试中的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比人更像人,由此引出AI可能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一个生动的视频揭示AI骗局的形式和预防AI诈骗的手段,学生深受震撼,在思想意识上提升了预防AI诈骗高度。贾老师的这节课,学生收获了知识,更提高了认识。
第二节课是由袁梦老师执教三年级认识自主可控技术模块的《认识自主可控》。她以暑期出游话题切入,自然引出中国高铁与自主可控技术的含义。课堂上,学生先观看中国高铁的视频,加深对其认识,接着借助高铁了解自主可控技术的四方面;体验12306购票,感受自主可控技术服务于生活,并进一步体会其安全可靠的特点。随后,分组探究自主可控产品,并结合“银河号货轮”等案例,认识自主可控技术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学生发挥创意,设计自主可控产品并阐述原因和作用。整节课内容完整,结构清晰,任务明确;学生从初步感知——深刻体验——自主探究——自行设计这四个活动,层层递进,逐步感受自主可控的深刻内涵。
随后的讲座,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的蔡银华老师带来了《人工智能助力信息科技教学的实践探索》。蔡老师系统探讨了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人工智能应用和教学策略。首先从人工智能作为信息科技课程的逻辑主线,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并增强信息社会责任。再通过课堂实践中具体的案例来阐述人工智能已走进教材的方方面面。最后展望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要大力促进深度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
第三节课由刘君老师执教四年级第八单元第一课《保护好自己的数据》。刘老师从“发朋友圈”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数据安全风险,再通过AI换脸视频,了解到人脸数据的泄露可能导致的危害。接着让学生体验使用美图秀秀对图片进行打码,帮助学生掌握保护数据的常见措施。最后,签订“承诺书”,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保护数据安全的种子。整节课刘老师的教学内容组织有序,教学方法多元创新,学生在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中知道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意义,学会了多种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在研讨环节,上课的三位老师按顺序进行了各自的说课,说课完毕后听课老师们各抒己见,分别给出了自己对于三节课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在场的每位老师来说,者多是一场思想上的碰撞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