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理念下语文健学课堂实践探索
发表日期:2023/4/6 10:46:42 出处: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作者:刘迎华 有794位读者读过
健康教育理念下语文健学课堂实践探索
——翠屏山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最美四月齐相聚,研讨交流话成长。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健学课堂研究,2023年4月4日,横溪中心小学承办了以“健康教育理念下语文健学课堂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江宁区翠屏山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第一节课是由横溪中心小学李春阳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这首散文诗犹如一股清凉的山泉,被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演绎着“动”的旋律,沁人心脾,让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轻松和乐趣。李老师在动中“趣、悟、实”调动了孩子们主动学语文、创造性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传递了快乐学语文的信息。她把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的新观念。
第二节课是由横溪中心小学高鸿雁老师执教的《我是一只小虫子》。《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童话,编排在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从单元首篇《彩色的梦》到语文园地的写话,整个单元充满浓郁的童话色彩。自述性童话的难点在于叙述主体的转换。一旦顺利地转换过来,这种叙述方式又是儿童乐于尝试的。高老师重点带孩子读小虫子的烦恼和快乐,即课文的前三自然段。小虫子烦恼多一点还是快乐多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一三两个自然段相比,囧事讲得多一些。高老师完全理解小虫子的心情,让小朋友变着花样读出小虫子的不幸,让人对小虫子产生深深的同情。“我”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小朋友们立刻又从苦海里跳出来,在高老师的课上,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
第三节课是由江宁开发区学校朱子玥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第一课时。《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课文从海底的光线、海底的声音、海底动物的行动和迁徙、海底地貌和植物、海底矿藏等几个方面,有详有略地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朱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挖掘语言文字,处理教材得当,讲课生动有趣,语言规范流畅。通过创设小小潜水员这一情境更加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节课是由谷里中心小学采蕾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的第二课时。《海底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训练点。采老师通过“这是一个怎样的海底世界?”这一提问,结合中心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采老师精心设计了学习单,学生拿到学习单感觉有点难度,但采老师仍然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在学生有了充分的思考之后再开始教学,最后再来完善学习单,由放到扶,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结合“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一语文要素,采老师在课上强调了“先总后分”的写法,在课的最后还安排了“围绕一个中心将内容写清楚的写法写一段话”的练习。采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
所谓教而不研则戏,研而不教则空。在聆听了四节优秀的课例之后,四位授课教师又分别从课前的预设、课上的生成,重难点的把握及其突破等方面谈了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做了自评。
紧接着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有的是根据某一节课,有的是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谈了谈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
独行速,众行远。在面对面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拓展了教学思路,进一步明晰了前行方向。教研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教师们成长。在“双新”背景下,积极思考,构建“健学课堂”,老师们将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