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应急预案
发表日期:2014/10/29 7:30:11 出处:本站 作者:28881 有2585位读者读过
(2014年修订稿)
一、本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预防火灾事故和火灾事故发生后应急处置。
二、应急机构及职责
为确保学校发生火灾时能顺利实施紧急疏散和灭火救援,设立总指挥、现场指挥、灭火行动组、通信联络组、疏散引导组、救护警戒组、后勤保障组
(一)处置火灾事故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汪呈林
副组长:徐贤华
成员:王强 柏斯震 张君刚 方思华 业梅 阮弘 各班主任
指挥小组在学校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抢险。
(二)灭火行动组:
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安全办主任具体负责。负责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领导的指令扑救初期火灾,配合专业消防队进行灭火抢险。组员有学校义务消防员、保卫人员。
(三)通信联络组:
由分管后勤的副校长担任组长。做到及时报警,保持通信联络畅通,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迅速、及时、准确传达。组员有办公室人员、信息中心人员和火灾发生部位工作人员。
(四)疏散引导组:
由分管德育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师生的安全疏散撤离,确保
师生不进入着火现场。组员有德育处、教导处工作人员、班主任教师和有关功能室的工作人员等。
(五)救护警戒组:
由工会主席担任组长。负责配合引导消防车及消防人员进入着火现场及医护人员救护、抢险火场被困人员及重要物资、化学危险品等;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现场秩序,看护抢救出来的物资。组员有火灾发生部位的工作人员、校医和工会委员。
(六)后勤保障组:
由总务主任担任组长。负责保障毛巾、水、食品和其他灭火物
资、设施供应,做好灭火后现场的水、电、气抢修、恢复等工作。组员有后勤工作人员。
三、应急处置程序
(一)响应分级
发生火灾事故时,按照快速、准确、科学、机动的原则,火灾事故应急响应工作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四个响应等级。事故发生时在区局领导和街道领导到达前,组织先期处置。
(二)响应程序
1、报警程序:
(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
(3)在向区校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公路十字路口、校门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2、组织实施:
(1) 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学校班子成员为主,除组织疏散的老师外,其余人员(尤其是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2) 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3) 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4) 各级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5) 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区内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3、扑救方法:
(1) 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 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4、注意事项:
(1) 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 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3) 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 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方法。
(5) 一般不组织学生参加灭火。
(6) 有人员受伤及时拨打“120”进行救护。
(7)抢救同时,有专人向区教育局和街道进行报告。
(三)应急结束
当灭火救援行动工作完成后,经教育局和街道领导批准后,现场总指小组通知所有参与救援力量终止救援行动。
四、后期处置
1、灭火救援行动的总结
灭火救援结束后,全校师生进行总结,并针对在抢救火灾过程中应急预案不当之处进行修改,使预案更科学、更适用。
2、补偿措施
因救灾需要临时用的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事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丢失或者损坏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处理。
五、培训与演练
按照本应急预案的要求,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消防逃生演练,使每个师生熟悉消防安全逃生的程序。
六、责任与奖惩
1、 对在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中,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在灭火抢险救援行动中,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的的人,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七、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2014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