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横溪中心小学低语教研组二级培训

发表日期:2019/3/12 10:32:43 出处: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作者:业梅 有1181位读者读过

统编版教材时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

                       ——横溪小学低语教研组二级培训

          二级培训照片1

一、关注新变化

统编语文教材究竟有何变化?    

“任何一个母语学科的教学,一定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文化。”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任海宁表示,新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元素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    

同时,新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以前的教材普遍都是主题单元,‘双线结合’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安排必要的语文知识,优化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    

翻开新教材我们发现,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小学有古诗文129篇,初中有132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    同时增设专题栏目,如小学的“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初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新教材在以往语文教学多偏重精读的基础上,引导一线教学重视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整本书的阅读等,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    

此外,为了实现让孩子们在“二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大致独立阅读”的目标,新教材在小学一年级以“天、地、人、你、我、他”开篇,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汉字原初的感觉,推后拼音字母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孩子认字读书的兴趣。

二、把握新趋势

 新”教材还需“新”教法。“一些老师因为传统文化积累不够或教学方式欠缺,导致课堂内容匮乏,改变现状需要以语文教材的内容深入为力量,倒推教师提升自我素养。”李宗磊认为,教材改革以后,传统文化部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语文学科能力,而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文化自信,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伴随着这次改革,将会更加明显,所以老师需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语文学科。    

全国各地各级“部编本”教材教师培训均已展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表示,新教材确实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但学生和家长无须焦虑。他说:“通过培训我们相信有能力用好新教材,给孩子一个更充实、生动、快乐的课堂。”    

“我认为新教材是一种革新、进步,其教学内容符合儿童认知。但对我们教师而言目前是一种压力和挑战,我相信只要努力不是问题。”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校一年级老师宋智佳说,教材的改革完全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快乐、高效,学生不需要因为教材改变而焦虑,好好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就好。    

李宗磊认为,日常积累比语文课堂更重要,家长要引导学生超越语文课堂,多看一些文学、历史的书籍,提升理解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既然是素养立意,和知识立意、能力立意有所不同,素养的提升要更多借助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而能力的培养可能更多的是反复的训练。这种反复的训练容易陷入机械的训练,容易导致不解决实际问题,而知识的记忆弱点就是死记硬背,容易成为教条,素养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这些弊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和审美能力,尤其发展智力的因素,还有一些非智力的因素,如一些习惯、一些意识。统编教材里要求学生学会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是养成默读的习惯,不止读、不回顾、不默念,一气呵成读完课文,以其获得一个完整的印象。我如果长大成人了,学生看书时还要拿着指头比着去读,这个习惯没有养成,根本谈不上速度。    

告诉大家所谓全面的语文素养涵盖面很广泛,就像里面一些圆圈,就是各种要素,互相有交集,有些要素是核心的,有些要素是处在边缘的,是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可能需要共同完成的一些任务。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picturescale_20190630102647/output_20190630102648.pngoutput_2019063010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