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明校园>>教师队伍建设好>>阅览文章

允公大讲堂

发表日期:2018/5/30 13:35:26 出处: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作者:刘迎华 有1467位读者读过

允公大讲堂发言稿

—记南京市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训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MG_1551_副本_副本.jpg

记得上年我刚来学校的时候,钟校让我说说自己的情况,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语文该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教。”在这一年里,我渐渐发现,很多老师都面对着这个疑惑。每个语文教师都面对着解读文本之问。汪笑梅女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篇文章,“我能看出学生读不到的东西吗?”我们以往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不能读懂课文内容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带着学生一段段地讨论课文内容。可是,课文内容学生真的看不明白吗?有时候我想,如果一篇文章,学生在内容上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对他的考试或者成长有没有影响?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和阅历的增加,很多东西渐渐就明白了。所以,我们教师要看出学生读不到的东西。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满足期望的快乐。

那么什么是学生读不到的东西?或者说语文的特殊性语文该教什么?我记得学习高中语文课本的时候,内容比较深奥,很多都是经典,再深挖完课文内容,老师会教我们总结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我觉得这个写作特色就是小学中的“怎么说”。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就是薛法根老师,他的板块教学中其中的一个板块就是帮助学生分析语文的形式结构,然后再练习。

女士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无独有偶,我也想起来三年级中的一课《赶海》。他的开头是这样的“”。开头是歌曲导入的,歌的内容与本文的内容是相关的,我就告诉学生,我们可以由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事物引出文章,比如“歌曲、诗词、书籍”等等。我们班的一个学生的日记开头就这样写道“”。

那么怎样解读文本呢?

女士举了一个例子《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通过我小时候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表现了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以及作者对祖父深深的怀念。难道作者真的仅仅表达童年的无忧无虑吗?老师让学生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萧红的生平,发现萧红的短短的一生其实是非常苦的。那么当她成人后,再来看她的祖父,她和祖父的园子,那些日子就变的非常快乐弥足珍贵了,可以说是她悲苦一生中的唯一的一点光。这样我们就能从更深层次理解萧红的“乐”了。

前几天,我们班有个学生没有写日记,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为什么不写?这个男孩子非常内向,他小声地说:“我不知道写什么,没什么可写的。”我就问他,你一天在学校里干什么了?难道没有任何可以记录下来的吗?他摇了摇头。我接着问他,帮他回忆,你上课时干啥了,“听课做作业了”我问“有没有发生什么?或者有没有不会的问题?”他继续摇头。我接着问“那课下呢?我们班有没有发生什么?”他继续想,突然说:“今天曹子豪和吕越在地上打滚,互相压对方,柏主任把他们喊办公室去了。”我很高兴,终于问出一个了,就告诉他,“你能不能把这件事写下来给我汇报一下,顺便说说你的想法。”然后他就写日记去了。

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可能一个个地问,那么怎么做呢?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学生的很多活动老师也会参加,我觉得遇到可以写下来或者记下来的事情,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写作的素材来了。比如有一节课,我们班的吕越不听课,于是我就把他叫到讲台旁,让他站我旁边听课。我讲着课,全班学生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指着吕越,我一看,原来是吕越咬红笔,把笔芯吸到嘴里去了。我赶紧让吕越去漱嘴。然后趁热打铁,谁能把刚才的情形给大家描述一下,学生开始讲。我问大家,如果给段话加个题目,你定什么?有的同学说“调皮的吕越”有的说“吕越的糗事” 像这样的素材,学生不知道去写,可以由老师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