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高语组>>阅览文章

中高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二:阚月芹老师执教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发表日期:2016/10/20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柏斯兵 有698位读者读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横溪小学  阚月芹

 

【教材简解】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的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先写了父子间的亲情,接着由称赞儿子留下的鲜花,生发到教诲儿子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最后揭示出:“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生活哲理。写作由浅入深,寓理于事,用清新的文笔,表达深刻的主题。 

【目标预设】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5自然段。 

2、能力目标:通过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学习,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感受父子间的真情。 

【重点、难点】 

1、从课文写法入手,深入品读课文,体会父子间的亲子之爱。

 2、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学习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激趣导入 

1.出示作家图片,介绍作家

2.出示课题,齐读。

二、预习反馈,学习“写什么” 

1.大家课前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都认识了吗?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请认真听。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学生练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看得出,你的预习很有效果。) 同学们一起读一遍。 

2. 指导认识“镢头”,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认识。 了解“镢头”是什么吗?   

点击出示课件   师解说——就是一种农具。 

3.下面的两个词语中包含了本课的两个生字,都会写了吗?请同学们在成长记录纸上端端正正地写一遍。 

学生练写“庞”“妻”,展示两份作品, 

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庞”“妻”的写法。(关注“女”的长横,“一横写长字稳当”;关注“庞”的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字里面部分半遮半露。) 

4.同学们字词预习效果很好,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 指名分节读课文 

5.课文读完了,能说说主要写什么? 

学生回答 (你说得简洁流畅;你很会表达。     板书:写什么 

课文又是怎么写高尔基和他儿子的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你很会读书;你的概括能力很强)          板书:怎么写   种花   赏花  写信 

三、细读品味,学习“怎么写” 

1.出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谁来读?        指名读 

1)说说看,你读出了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可能回答两层意思,一层是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一层是他爱自己的儿子。)     随机板书:爱 

2)教师相机发问:关于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你还了解些什么?

学生发言交流高尔基的作品等。(看得出,你的预习很充分;你的知识很渊博呀!) 

3)同学们想过吗,“他是一位大作家”,“很爱自己的儿子”,作者把这两层意思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 

学生思考回答(可能会说:作者想告诉我们高尔基虽然是一位大作家,但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很爱自己的儿子……) 

2.作者是怎么写这份爱的呢?我们接着往下读,先来看“种花”这件事。同学们自读2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种花这件事的? 

学生自读,交流发言,师相机指导 

110岁,你们最有发言权,你平时最喜欢干什么?高尔基的儿子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回答(玩游戏、看书、踢球…) 2)现在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种花了吧? 

学生回答,(可能说:因为他爱他的爸爸;想让花儿陪伴爸爸:为后面的赏花、写信埋下伏笔。)    板书:爱父 

练习朗读 

3)引导学生想想说话,儿子临走前会对他中的花草说些什么? “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读——“高尔基的儿子只有……”   指名练读 

(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了儿子的真心;你读得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4)美好的时光总是走得很快,要回家了,儿子临走前看着他种的花草,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发言 

(师评价:你明白了儿子的心意;你读懂了儿子的心里话;这么体贴,你平时一定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5)同学们读懂了儿子对父亲的拳拳爱意,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读——“高尔基的儿子只有……” 

学生齐读 

3.儿子回去了,但他种的花留了下来。春天到了,这回事一幅怎样的美景呀

1)发挥你的想象,同桌练习说一说。 

学生交流发言,师指导: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2)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出示“春天到了,姹紫嫣红的……”     学生练习朗读(你的朗读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花草的芳香好像都从你的朗读中飘溢出来了;你的朗读充满芳香。) 

3)喜欢作者的描写吗?能尝试记住吗? 学生尝试背诵 

4.这样的美景因爱而生。高尔基欣赏着姹紫嫣红的花儿,心中思绪万千。 

1)他会想——? 

学生回答交流(学生可能会说:这样的美景是儿子创造的,是儿子的一片心意呀,他真是个好孩子……)(高尔基触景生情,你读懂了他的心。) 

这些话作者想到了吗?为什么没写?对,此时无声胜有声,他只点明了一句,指读“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我们读者就懂了。 

2)现在你感受到了吗,作者写高尔基赏花,是为了表现他——? 学生回答(爱他的儿子),板书:爱子 带着你的理解来读 

练习朗读   (这是一颗慈父的心呀;同学们体会得很深刻。) 

5.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赏花这件事的。 

1)师生共述:先——(描绘美景)然后——(写高尔基赏花时的心理感受) 

2)说到这儿,老师有个疑问,作者写这么一段美景,目的仅仅就是赞美花儿好看?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会说:花儿是儿子种的,高尔基看到美丽的花儿就像看到了儿子;花儿写得美能更好的衬托人物的心情。) 

3)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我们在写文章时常用的“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如果能恰当运用这一手法,将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哟!有兴趣吗?那我们就来试试。 

这儿有两个情境,你自由选择一个,发挥想象补充完成。 出示课件,学生选择情境练笔。 

1)我满心期待的星期一终于到了,今天我是升旗手,真兴奋呀!上学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因为我和同学闹矛盾,所以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难过。放学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练写,展示汇报,指导学生评价,重点引导说感受。 

四、课堂小结,深化主题 

(师指着板书说)我们知道文章为了表达儿子爱父亲,父亲爱儿子,所以写了父子俩种花赏花的事,那浓浓的父子情荡漾在字里行间。而高尔基毕竟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由儿子种花联想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学生补充:“给”,永远比“拿”愉快! 师板贴这句话,学生大声齐读, 

是的,他将给予儿子更深刻、更博大的爱。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今天对借景抒情这一写法的学习,从自己阅读的课外书上也摘录一个这样的片段。 

板书设计:                           

写什么                      怎么写          为什么写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种花            爱父             

                             赏花            爱子             

                          写信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横溪小学  阚月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的作品。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小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本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力求:

    一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种花的心意,感受其对父亲的深情。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的“爱”字一词,学生默读二、三自然段,圈画出能够表现儿子对父亲情感的词句。交流后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受到“顾不上”、“一直”、“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头那么高”、“从苏联到意大利的遥远”等词句体现了儿子对父亲深深的爱。而后,通过展示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丽,同时通过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朗读、进而到尝试背诵。随后让学生想象儿子在离开爸爸之前看到自己亲手栽种的满园花草仿佛会看到些什么,之后由教师引读春天花开情景切入“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是怎样的神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使学生感受那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父子情深,体会鲜花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愉快的东西和高尔基见花如见子的深情。

    二是以生活体验为契入点,拉近与人物间的距离,为后面以高尔基儿子口吻与高尔基对话、给高尔基回信打好铺垫。

    在教学课文难点理解高尔基信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我通过三个问题:1、为什么是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2、比较高尔基信中一、二两段中的“美好的东西”让同学们尽情畅谈“美好的东西”;3、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学生发挥了想象的翅膀,他们的思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直接升华到精神层次的、抽象的“美好的东西”,如生活中使人愉快,送给别人温暖的美好东西——像奉献、帮助、付出、给予……

      在本文教学之前,我通过对教材和学生做出的分析,做了以下预设:课文中“‘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哲理内涵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基本弄清其含义后,只需联系实际,说说类似情况即可,要求不宜太高,能理解多少说多少,重在有真情实感。教学本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经过教学后的反思,我感觉到这堂课的教前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基本完成。可有几个地方还做得不够。

    一是在分析高尔基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还不透。亲子对父亲的深爱还体现得不够,对词句的“抓”还不深。

    二是本课教学看似行云流水,词句抓了,课文读了,情感体会到了,实则浮于表面,学生的情入得不深,入得不透。高尔基对儿子的爱是一种“大爱”,广博、宽泛。教学时体现得不够,理性的分析多了,情感的渲染少了。看来备课时,教材挖得还不够,基本要求达到了,但还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理解状态。

    讲完这节课后,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学能手,自身的文化素养太重要了,同时还应有足够的教学经验,重视每一节课的讲解,在平时的讲课中锻炼自己,升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