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科研>>阅览文章

新课程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

发表日期:2008/5/22 7:45:3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33位读者读过

 

 

新课程改革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

选自《光明日报》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辩证地认识当前的课程改革,深入讨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对于新课程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价值。

   今天的新课程改革针对以往课程设置中的缺陷与不足,借鉴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思想,重视知识结构的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倡导从发现中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个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等。这些主张对于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学生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等的培养无疑是有极大价值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对学生的尊重都是空前的。正由为如此,新课程改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尤其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今天的课程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改革的组成部分,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但在人本主义思潮日盛的现实条件下,在人们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对教育的总体体认还不十分一致的情况下,一些教育实际工作者就难免对新课程改革发生误解,甚至片面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在课程的实施上,可能出现教师只重视学生如何学习的层面,只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层面,而忽视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等倾向;在师生地位上,可能过于强调学生的地位,而忽视教师的地位,导致教育过程的自由化;在学习方式上,可能只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而忽视学生的接受学习。因此,今天的课程改革既要适当借鉴建构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导地位,使人们辩证地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要求和指导思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的培养质量。

   课程究竟怎么改才是科学合理的,才会取得大的效果?这无疑有个方法论的问题。要深化当前的课程改革,有必要讨论思想方法问题。

   深化课程改革不仅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课程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也要克服课程改革上以往存在的就教育论教育倾向。众所周知,几十年的教育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却一直存在着就教育论教育、在教育的小圈圈里转的问题。如果教育改革撇开或忽视高科技时代的社会发展现实,撇开高科技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只从教育自身出发讨论教育存在的问题,就必然是空洞的和税离实际的,也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课程改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社会的因素;既有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文化科技因素;既有教育本身的因素,也有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体认程度等因素。因此,只从教育本身出发来研究课程改革问题,不克服就教育论教育的倾向,在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上就可能会带来一些说不清的问题。如不同区域和城乡的课程设置要不要一体化的问题,不同年级课程设置的门类问题,课程设置的难度问题,课程的设置要不要综合,以及综合的程度等问题。具体而言:各个年级应该设置什么课程,应该设置多少门课程?课程的综合,应该谁同谁综合,综合到什么程度?小学的语文同数学可否综合为一门文化课?初中的理化生综合为一门课程,根据是什么?再把数学综合进去可不可以等等。同时,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别是非常之大的,教育的差异也很大。课程改革应该全国统一标准还是应有所差别?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说清楚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无疑解决了一些课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也不是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的良药。我们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辩证地认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的实施上,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辩证地认识旧课程与新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要辩证地进行,不能一谈新课程就都是好的,一谈以往的课程就都是不好的。我们既要看到旧课程的不足,也要看到旧课程的优点,不能把旧课程看得一无是处。新课程改革总是在旧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决不是在全盘否定旧课程以后重新建立一套同以往的课程没有任何联系的所谓新体系。新课程是旧课程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旧课程的辩证否定。否则,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改革就会失败。

   其次,辩证地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改革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这本是正确的,是好的。但如果我们因此而否定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则从根本上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和辩证法。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是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塑造的,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性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历史上的师生地位之争及其教训无疑是深刻的,我们不能不汲取。

   第三,辩证地认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都是人的重要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了人的发现性学习,重视对知识的探究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我们只要发现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忽视教师对知识的系统讲授,忽视学生对全面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其结果就会在培养了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人对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当然,新课程改革能否最终取得实效,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但全社会都来关注新课程的改革,同时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尤其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无疑是最重要的。否则,新课程再好,教师的教育观是陈旧落后的,其结果也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还需要人们做很多事情。诸如,新的综合课程的编写问题,新教师的培养问题,以及如何评价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等问题,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做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