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低语组>>阅览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发表日期:2016/6/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805位读者读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横溪小学   刘莉丽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司马光》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司马光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救出落到水缸里的小伙伴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鲁班和撸板》主要讲述了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发明了橹板的故事。赞颂了鲁班的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乌鸦喝水》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手”动脑喝到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咏华山》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小松鼠找花生果》借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本单元的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等。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会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时安排:

   司马光………………………………2课时

   鲁班和撸板…………………………2课时

   乌鸦喝水……………………………2课时

   咏华山………………………………2课时

   小松鼠找花生果……………………2课时

   练习8……………………………… 2课时

司马光

教材分析:

   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司马光危急时刻沉着、冷静,救出落到水缸里的小伙伴的动人故事。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目标:

   会认6个生词,会写9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书写生字,体会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文中司马光的行为会深深的感动小朋友,学生会在一种好奇的情感中朗读课文;本课中的生字比较难认,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结合读课文,分析比较字形加以区分和记忆。

教学构想:

   通过观察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中小朋友玩耍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后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生字、记忆并书写生字,体会司马光机智救人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鲁班和橹板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了鲁班受鸭子游泳的启示发明了橹板的故事,赞颂了鲁班的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学生对鲁班比较熟悉,但只知其名,对于鲁班的一些故事不太了解。本课读起来比较难,有些地方比较拗口,这方面在教学时要注意。

教学构想:

在学生充分自读的情况下,可让学生对自己的初读情况进行简单的自我小结,分两步进行:先自由交流自己的初读成果,可以从字词的掌握,问题的解决,读课文的熟练程度等方面进行交流;再提出自己无法解决或感到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对此做适当的梳理,将与课文紧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鲁班是怎样发明橹板的?”等作为下一步学习的目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乌鸦喝水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手”动脑喝到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识9个生字,会写其中的6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构想:

以动画片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人自环节中加一个小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巩固了生字。

学情分析:

《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学生们从小就很熟悉,故事内容可以说耳熟能详,所以重点放在认生字和朗读课文上。

咏华山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

教学目标:

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寇准和这首诗不是很了解,在这方面应该在课前给同学们多介绍一下。

教学构想:

以读为主,在华山“高”的特点上多读,让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华山的高,从而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小松鼠找花生果

教材分析:

课文借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使学生了解花生果结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小动物的表情、语气,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花生地下结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抓住“绿油油、黄灿灿、每天、自言自语、奇怪”这些词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构想:

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地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体会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课寓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活泼浅显,符合儿童特点。学生学习起来很感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练习八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四个项目,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写好铅笔字和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学写铅笔字。读背成语和谚语。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所学的生字,并能用生字说话。口语交际训练.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文字词比较多,多数学生掌握比较好,少部分学生掌握不太扎实,通过练习,使多数学生得到提高,使知识更加牢固。

教学构想:

  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多样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字词的运用和积累,通过围绕主题的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教会学生学会用洪亮的声音与人交流,掌握独体字的写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写好铅笔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