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语组教研活动(6)
发表日期:2016/5/31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740位读者读过
22.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横溪小学 蔡梦婷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种果树是需要浇水、施肥,但是天天这样做就错了,这正表现了猴子——(心急)
4、怎样读才能把猴子的心情体现出来?自己练读一下。指名读。
5、齐读第一小节。
学习第二——八小节
1、出示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它们在干什么?
过渡: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样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2、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读第二、三小节。
3、读后请学生回答。
相机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等词。
“等不及”说明什么?
4、谁能通过读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杏树种成了吗?为什么?
5、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读第四、五小节。
6、指名说,读。
过渡:它又种的什么树种成了吗?为什么?
7、请小朋友们带着问题读第六、七、八小节。
8、指名说,读。
学习第九小节
过渡:猴子种树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九小节。
2、想一想:“就这样”指就哪样?
3、讨论:猴子种果树为什么什么树也没种成?
1) 开展自由讨论。
2) 全班交流。
4、小结:猴子太性急了,正当树成活的时候,它拔掉,再改种,这怎么能让树成活呢?这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小结
1.读了,演了这个这个小故事,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2.你从小猴身上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22 猴子种果树
乌鸦 梨五杏四 拔
喜鹊 杏四桃三 拔
杜鹃 桃三樱二 拔
“ 樱桃好吃树难栽”
没有耐心,不能成功
上课反思: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简短的童话故事。主要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没有主见,一味听别人意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课文文字比较简单。一是课文结构相似,三次对话意思略显重复,文字也是差不多。二是课文的语言浅显,没有多少嚼头的词语。三是猴子没有种成果树的原因非常清楚,学生一看就明白。于是,我设计了教学过程:一、指导学好第一节,让学生体会到猴子的勤劳与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文章的第二、三节是写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拔掉了梨树,改种杏树,结构与第四、五节、第六、七节相似,只要指导他们会学了这两节,就为自主学好下文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两节时,我以扶为主,以读为辅,指导学好这两节。三、以放为主,指导学好第四、五和第六、七节。
原来以为,自己的教学层次设计得挺清楚,课文又浅显易懂,在课堂上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上完课,我就明显感觉不够理想。
一、课堂有点拖沓。
第一段只需要让学生理解猴子种树是为了早点吃到果子,从“天天浇水,施肥”体会到这是个勤劳的猴子,以及猴子急切的心情。可是我在教授这段的时候,讲得过多,从而拖延了时间。
二、2-7段内容结构相似,没有拎清重点。
2-7段结构相似,语言简单。只需要教授学生2/3段就可以。剩下的可以自己学习。可是我在教授二三段的时候讲得过多,我原本想通过朗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熟读自通。但是由于训练朗读的时间太长,导致课堂时间严重不够,最终没有完成教学。跟同学的互动也不理想,课堂氛围不够。
通过这一堂实践课,使我认识到了自己有许多的不足,工作中还需努力。
教师评课:
王莉老师:蔡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小组讨论的要求、目标如果再具体一些、明确一些,教学效果会更好。
刘莉丽老师:教学中教师能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得充分;小组合作学习如果过程设计得再精准一点就更好了。
邱美玲老师:蔡老师以2、3自然段的学习,教会学习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相近、叙述形式也相同,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柏斯英老师: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堂气氛活跃。
谢铁梅老师:教师注重朗读的训练,引导孩子在小组中自主学习。
阮弘老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问题要精练,太琐碎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走过场,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董玉梅老师:蔡老师抓住猴子和乌鸦之间的对话展开教学,抓住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体会课文内涵。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张翠巧老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学习课文可以激发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但小组活动缺少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