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低语组>>阅览文章

低于教研活动

发表日期:2016/5/1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768位读者读过

《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教案

横溪小学     王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绿线内7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偏旁“米”。理解  

 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观

 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拟安排2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1.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爱动脑筋,你们把两个小客人也引来了,看看是谁呀?(出示蚂蚁和蝈蝈)

 2.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蚂蚁和蝈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蚂蚁和蝈蝈》。板书课题:20蚂蚁和蝈蝈

 3.齐读课题。

 二、看图进入课文情境

 1.我们先跟随蚂蚁和蝈蝈到动物王国去游一游。(出示挂图)

 2.你们看见蚂蚁和蝈蝈在干什么?

 3.学生说图意。(让学生自由讲)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把“字格”和“绿线”内的字在书上画出来,读给其他小朋友听。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朋友,你喜欢读哪一个自然段就读哪一个自然段。(学生按段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课文一开头就写了夏天,那你说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呢?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是啊,夏天真热,就在这炎热的夏天,有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出示:夏天真热,一群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读)他们是怎样搬粮食的呢?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第一自然段,把蚂蚁怎样搬粮食的句子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给同学听。(学生交流)

 随机出示: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议读)IMG20160518104757

 (2)小朋友已经读懂了这句话,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蚂蚁还会怎样搬粮食呢?可以看看图,也可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

 出示句式:蚂蚁有的-----------------,有的----------------,个个------------。(学生自由说)

 (3)演一演蚂蚁搬粮食。(选一些同学戴头饰上台演,同时要求他们谈谈表演中的感受,再组织学生评议,要联系课文说清理由)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正当蚂蚁忙得满头大汗时,蝈蝈在干什么呢?(出示图)

 (2)学生说图意。(蝈蝈在睡觉、唱歌……)

 是啊,炎热的夏天,蚂蚁满头大汗搬粮食,而蝈蝈却不干活躲在大树下唱唱歌,乘乘凉,睡睡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个个自由自在,舒服极了。

 随机出示: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评价,议读)

 (3)这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劳动,他们还取笑蚂蚁,你能想象得出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吗?

 (4)听了蝈蝈的话,你想对蝈蝈说些什么呢?

 情境过渡: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寒冷的冬天来到了,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五、学生自由学习生字,完成《习字册》

学生完成《习字册》,教师巡视,相机表扬。

《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教学本课,我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1.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结合生活实际,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2.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并表演这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教学时对蝈蝈“笑蚂蚁是傻瓜”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描述。于是,我指导学生看图上蝈蝈的神态和动作,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4、在朗读中主动感悟。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对于蚂蚁,我注意引导学生读好“背”、“拉”、“满头大汗”等词语,想象当时蚂蚁那种热烈的劳动场面,体会蚂蚁搬粮食的辛苦,读出蚂蚁当时那种很累的感觉,读出对蚂蚁的赞美之情;对于蝈蝈,引导学生读好“唱歌”、“睡觉”、“自由自在”等词语,体会蝈蝈的懒惰,读出蝈蝈那种很舒服、很自由自在的感觉。同时,引导学生把蚂蚁和蝈蝈的表现在朗读中比较,使学生有所感悟,加深认识,激发情感。其次,读的方式多样化。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读法,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评课:

刘莉丽老师:王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朗读训练,让学生仿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

董玉梅老师:这节课谜语导入,学生兴趣浓厚,课文理解层次清晰,文本解读透彻,教师用“有的……有的……”练习说话,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柏斯英老师:教师用多种朗读的方式,逐步提高朗读要求;课堂氛围好。

邱美玲老师:王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激励的语言进行课堂评价,让学生投入更多努力和热情。

张翠巧老师:这节课教学手段趣味性强,形象生动,反复朗读,在读中帮助学生理解,注意拓展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蔡梦听老师:课文理解层层深入,方法有趣,学生学习热情高,同时,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

谢铁梅老师:本节课中,“读”始终贯穿始终,读的方式多,读的面广。理解课文时,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情境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阮弘老师:王老师语文在理解课文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