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发表日期:2016/9/13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849位读者读过
二上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横溪中心小学 阮弘
教学内容:
共选编1篇学习习惯培养,4篇课文,一个练习。分别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识字1、2、3、4和练习1。
教材简析:
第一单元共有四篇归类识字的课文。第一课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全课共分四组词语。第一组词语表现水乡白天的景色;第二组词语介绍了荷塘里的主要植物;第三组词语表现水乡傍晚的景色;第四组词语表现夜晚水乡的景色。第二课也是采用“词串”形式描绘了天安门广场国庆大典盛大的场面。全课的第一组词语表现天安门城楼的景色;第二组词语表现国庆阅兵式场面;第三组词语表现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第四组词语表现了中国的突飞猛进。第三课属于看图会意识字,课文通过形象的图画来揭示会意字的构字特点。第四课是形声字归类识字。由5个偏旁“苗”组成5个形声字,再由这5个形声字分别组成词语,然后用一部分生字编人后面的儿歌。 这个单元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要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及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要注意识字与写字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8个偏旁。
2 、认真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 、了解国庆节举国欢庆,感受祖国江南水乡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祖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
4、认识一种新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之间的互相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的36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2课时
识字1 2课时
识字2 2课时
识字3 2课时
识字4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识字1》教学设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7个,两条绿线内3个只识不写,认;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多媒体出示画面,船儿归来,音符跳跃)觉得美吗?你觉得哪儿美?(学生自由发言)
二. 学习课文,感受金秋水乡的美
1. 小朋友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出示:枫叶、金秋(认读)
过渡:这是一幅美丽的金秋水乡画,真让人陶醉!
2. 出示:水乡(认读)你们知道“水乡”吗?(水乡就是湖泊、河流多的地方,我们无锡就是 江南水乡。)
3. 我们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上还有些什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教学)
学生认读时把相应生词卡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1)
2) 芦苇(在图上指出来)认读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3) 荷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漂亮!小朋友知道在荷叶的底下,在池塘的泥土里还有什么 吗?(藕)小朋友们吃过藕吗?介绍一下
过渡:藕的味道十分鲜美,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样美味,(出示实物“菱”)认识吗?介绍一下 出示:菱藕(认读)
4) 归舟一条条渔船迎着夕阳回家了
认读:夕阳归舟
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这是渔船上的渔夫在干什么?想什么?
相机出示:渔歌渔民们满载而归,放声歌唱
5) 过渡:夕阳西下,渔民们回家了,吃上了热气腾腾的晚饭,不知不觉,月儿就挂上了天 空。(课件出示:黑夜的水乡图)
出示:灯火,月光(认读)
4. 指导朗读
过渡:(两幅图都出现)今天老师和你们共同游览了美丽的金秋水乡。你们喜欢这美的 水乡吗?能把它读好吗?
1) 那老师和你们一块儿来试试,好吗?(师生同读识字)
2) 小朋友真了不起,已经能和老师一起把这么多的词语都读出来了,那一个一个小朋友来 读,敢吗?先练练。(同桌练读,互相纠正)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5. 指导感情朗读
1) 小朋友们读得那么棒,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配乐朗读)
2) 读得好吗?老师读的时候,仿佛真的来到了水乡,陶醉于水乡的美,边读边想象,就 能读得美了,想试试老师的好办法吗?(学生自读)
3) 指名读,师生评议
4) 齐读真美!老师很感谢你们优美的朗读,把我带进了美丽的金秋水乡
三.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秋,烟,歌
1. 读一读,认识两个偏旁“火,欠”部
2. 说说你记住了哪一个生字,用了什么好方法?
3. 自学字的笔顺,告诉朋友怎么把这个字写漂亮?
4.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火”、“欠”两个新偏旁,学会了写“烟”、“灯”、“歌”,本课的其它生字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江南那么的美,希望大家有机会能亲自去那里看一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课文中生字组词
3.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 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
5.整体感悟。
(1)了解叙述顺序:白天(湖面、荷塘)——傍晚——黑夜。
(2)练读全文。(提示:边读边联起来想像一幅幅画面。)
(出示)金秋,我们乘着小舟到水乡游玩,先看到( ),接着,我们来到荷塘看到了( ),太阳落山了,我们看到了,听到了( ),夜幕降临了,我们又看到了( )。
a.自读,再口头填空。
b.反馈说,评议,再说。
C.进一步感悟水乡的美丽富饶。
三、指导熟读
1.体会押韵。
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自读体会。
2.指导停顿。
词与词之间停顿较短,做到声断气不断。行与行之间停顿长一些,做到气断情不断。自读体会。
3.练读全文。
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自读,互读。反馈指导。推选优秀者到前面配乐朗读。
四、教学写字
芦,苇,夕,归,灯
1. 读一读,怎么记?
2. 按笔顺描红
3. 完成《习字册》
五、练习造句
1.自己从韵文中找一个词来造一个句子,看谁造的最好。
2.指名造句,评议。
3.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选两三个词来造句。
六、指导看图说话
1.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踊跃,但还觉得不过瘾,下面我们再来比试比试。
2.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秋的水乡图。
(1)同学们能不能按顺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自己说,同座位互相说互相听。
(3)指名说,师生共同纠正。
(4)能不能用上一些比喻句或拟人句,一些好词呢?
(5)说了这么多的水乡景色,你想发出什么赞叹?
就把这句赞叹句作为文章的结尾。
(6)指名说,比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