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数教研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张玉红
发表日期:2016/5/1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江花 有707位读者读过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横溪小学 张玉红
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2.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与同学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能够正确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实物多媒体,师生共同准备小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计算机显示例题画面)引入:有三位小朋友做了些画片,他们分别有多少张画片?你能根据这三个条件,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30-8 34-8 34-30
2、设疑、揭题
谈话:在这三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30-8、34-8是几位数减几位数?你们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
(1)30-8等于多少?想想看,怎样算?
(2)同桌交流探讨算法。
(3)学生汇报不同算法,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摆小棒;用学过的算法算。
2.建立表象,初步感知。
(1)小组学生试着摆一摆,边摆边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2)指名演示摆法:先摆3捆,再拿出1捆拆开,从中去掉8根,所剩下的2根和2捆2合起来就是22根。
3.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试着叙述30-8的计算过程,并板书:
(2)计算机直观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跟着配音一起完整地说说这题的计算过程。
4.小组合作,探究34-8的计算方法。
(1)各小组讨论交流34-8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34-8等于多少。
(3)学生交流多种操作方法,并一一展示。
(4)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
(5)小组讨论汇报各种方法,教师板书:
(6)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说一说34-8的计算过程。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同桌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独立计算,小组校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练习。
(2)比一比每组的第1小题和其他三小题有什么联系。
(3)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第3、4题。
(1)创设情境1:今天小明的妈妈过生日,小明要折34个纸鹤送给妈妈,现在已经折好几个?还要折几个?(投影演示情境)
要求还要折几个?怎样列式?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2)情境2:小明把礼物送给妈妈后,又去问爷爷今年多大了,爷爷说:“我今年66岁。”爷爷比小明大几岁?(投影演示情境)
要求爷爷比小明大几岁?怎样列式?在书上填写算式并计算。
(3)开放题:爷爷今年66岁,再过4年就70岁了,4年后,爷爷比小明大几岁?
(4)思想教育:妈妈、爷爷都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尊敬他们。在他们过生日时,小朋友可要献上一份爱心。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与以往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有什么不同?(把课题补充完整)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张玉红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切磋,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比较成功:
一是努力的创设了一个同学们相对校为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后面深入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是比较适当的采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难点是它们的算理,即为什么要退位和怎么样退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我首先给他们时间让同学们独立的想3-7够减怎么办?学生回答中,教师抓住“拿出一捆把它打开”这一句话,并让每人都知道后,再展开同学间的互说互摆环节,通过自想——反馈——互说——互摆——再反馈,学生已经弄清了本节课的关键性内容的实质。
三是加强算法多样,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在教学中的想、说、摆的三大环节中同学们已经摆出多种方法,在这里我将他们的各种摆法的思维过程在黑板上全部板书出来,让大家选择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进行推广应用,同学们发现书上的那种是利用了已经学过的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口算中相对简单一些。
四是算法升华。就是离开借位点,直接进行计算。
五是优化练习。克服了过去的题海战术,强调了少而精的练习。注重了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人文性等。
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在练习中反复过多,有过去的应试教育时代的影子。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倾听不够。这些都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改正。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赵桂华
今天听了张老师一节教研课,收获很多,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先安排被减数是够减的,再安排被减数不够减的减法。
二、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 让学生操作小棒解决“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借助直观的学具来理解算理,从中发现解决退位减法计算问题的突破口,并总结出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三、张老师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动画演示,形象揭示“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并表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算理。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张老师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张老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教学效果很好,值得我的学习。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教学反思
刘迎华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是在学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从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利用知识的迁移,直观操作,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仔细对课进行了反思,我觉得这节课有几处亮点,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节课亮点:
一、情境的创设从实际出发
情境的创设要与现实生活联系,教学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越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紧密,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本节课我就以如何让自己的校园更加美丽这个话题入手让孩子自己交流怎样去做听听小伙伴们怎样做,让孩子意识到保护自己学习的环境是大家每个人的责任,人人都要有环保意识和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再把其中出现的问题用数学来解决,同时通过学习体会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如何来进行环保。
二、 解决问题的处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如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理解掌握口算方法,教师我打破了以往没有一下子把课本中的3条信息全部呈现的方法,我先先向学生只展示部分条件,提出减法问题教师进行板书问题,让生根据提出的减法问题,列出算式“34-8”让学生进行讨论“34-8”是多少并对学生提出要求:(1)先独立思考结果,有困难的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2)把你想的过程用小棒摆一摆,并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摆法。
在这个环节的这样的处理我认为给了孩子更多的思考的时间,与交流的时间,在学生自己会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方法后,然后再把剩下的条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再根据新的条件继续提出减法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算法。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1、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2、学生表达思路不清晰。
3、合作交流不到位。
4、算法的理解掌握的不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