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低数组>>阅览文章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2

发表日期:2016/3/3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江花 有697位读者读过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张玉红

一、教学内容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是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面的观察抽象概括出来的。这样安排好处有三:能充分利用旧有知识,能体会面与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得到比较标准的平面图形。

教学中应作两种不同的处理:

找出体——观察面——想象形——画图形——给名称——找实例。这种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2.安排了大量的围图形、画图形、折纸、剪纸、拼图等操作内容。

“想想做做”中有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用一个正方体或一个长方体画几个图形再比较,练习四中用小棒摆图形,用正方形对折,从长方形纸上折剪正方形,剪纸拼图等等。

其目的是通过操作加深对图形的直观认识,感受图形的变换与联系,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注意:

      准备好操作材料,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感受。要循序组织活动。虽然都是操作活动,但也有难易之分,教材按由易到难,前为后用的原则安排操作的顺序。例如先在钉子板上围,再在方格纸上画,围能使学生看到图形的顶点在哪里,画时就好在方格纸上确定图形的顶点。再如P223题用正方形对折两次,其中一次是沿对角线折,第4题就安排学生用长方形纸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要沿对角线折,后者操作的难度比前者大得多,在受到前者的启发后进行。

不要拔高教学要求。不要求讲图形各部分的名称,不要讲图形的边角特征,只要直观认识图形,即看到图形或属于这种图形的实物的面能说出图形名称;能从各种图形中识别出某种图形);提到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想象出它们的形状,并能用适当方式(举实例,在钉子板上围,在方格纸上画等)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