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音乐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集锦二
发表日期:2016/10/11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28823 有1007位读者读过
学校 |
横溪中心小学 |
时间 |
10月11日 |
地点 |
音乐室 |
发言人或主讲人 |
李聚萍 |
人数 |
5 |
内 容 | |
参加对象 |
全体音乐教师 |
讨论《花儿与少年》 执教者:李聚萍 | |||
活 动 记 录 |
今天,是我们音乐教研组第二次活动。对李聚萍老师执教的《花儿与少年》这一课进行课后研讨。 一:李聚萍老师教学反思 《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 )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乐曲的时候,我还是从音乐律动入手,引导学生为不同的乐段设计不同的律动动作配合乐段的音乐情绪表现,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较好的区分了段落的变化,并且用不同的动作加深了印象。 杨琴:在教学中体现李老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每个环节中都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表现音乐。 张彩霞:李老师的导课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且热情高涨,然后李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展开教学。并且李老师采用了不同听赏方式,运用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画交融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乐曲表达的内容。 顾卫娟:李老师采用了多种欣赏手段,如观看视频欣赏、全曲欣赏、边听边欣赏,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不同聆听中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并且通过乐曲的两个主题在 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变拍子在这首乐曲中的表现效果。 | ||||
活 动 图 片 |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执教者:李聚萍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花儿与少年》不同版本的特色。 2、了解青海民歌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