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音乐组>>阅览文章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音乐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集锦二

发表日期:2016/10/11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28823 有1007位读者读过

学校

横溪中心小学

时间

1011

地点

音乐室

 

发言人或主讲人

李聚萍

人数

5

内   容

 

参加对象

 

全体音乐教师

 

讨论《花儿与少年

执教者:李聚萍

 

 

 

我们音乐教研组第次活动。对李聚萍老师执教的《花儿与少年》这一课进行课后研讨。

一:李聚萍老师教学反思

《花儿与少年》(民乐合奏)由作曲家吕冰(1930— )创作于1956年,系根据青海传统歌舞《四季调》改编而成。《四季调》又名《四季歌》,流传于青海地区。写的是姑娘与阿哥去踏青及谈情的故事。语言生动,旋律优美而欢快,给人以美的享受。全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的旋律欢快活泼,二四拍,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交织而成;B段与A段形成对比,旋律优美抒情,三四拍;第三段再现第一段的旋律。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首乐曲的时候,我还是从音乐律动入手,引导学生为不同的乐段设计不同的律动动作配合乐段的音乐情绪表现,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较好的区分了段落的变化,并且用不同的动作加深了印象。 
二:交流讨论

杨琴:在教学中体现李老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每个环节中突出音乐课的趣味性,生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音乐,接受音乐,表现音乐。

张彩霞李老师的导课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且热情高涨,然后李老师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展开教学。并且李老师采用不同听赏方式,运用视听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音画交融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乐曲表达的内容。

顾卫娟:李老师采用多种欣赏手段,如观看视频欣赏、全曲欣赏、边听边欣赏,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不同聆听中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并且通过乐曲的两个主题

 

节拍、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的表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变拍子在这首乐曲中的表现效果。
    嵇静:整堂课,李老师合理地运用了愉快教学法。将这节课的知识点的学习转化为主体化的身势律动,使学生在积极的兴趣中愉快地学习。同时将歌曲的能力、情感、目标,融入丰富的联想、歌舞、创新活动中,使整节课气氛活跃、轻松。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展现出一种愉快的学习心态。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

                                  执教者:李聚萍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

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花儿与少年》不同版本的特色。

2、了解青海民歌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游戏引入——倾听花开的声音
师:眼下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
师弹:63 23︱63 23︱61 21︱61 21︱62 32︱62 32︱
师:a、请你根据这声音你用这动作表现出花开的样子。
b、我看到满园的花儿在悄悄开放,现在请同学们把我的表演用歌声表现出来,还是刚才的音乐(出示:三个1组 63 23   61 62   62 32)
2、先唱一唱。
3、听口令:一个组合用一组动作表示,从第一句开始换第二个动作就唱第二组合。
4、游戏开始:
    听见大家的歌声,仿佛看见花开的(越来越热闹),迎来爱花一群群的人们,我的心情像春天的阳光那么灿烂……
(二)新课新授:
1、欣赏:
(1)初听,感受乐曲情绪。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一首乐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回答
(2)介绍花儿:
这是根据青海民歌《四季歌》改变编的,歌词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演唱而取名《四季歌》,由于音乐的旋律非常优美,又叫“花儿与少年”,青海是花儿的家乡,每年都要举行“花儿赛唱会”,那时人山人海,赛歌场面非常激烈,有时一场花儿会连续唱上几天几夜,我们听的是改编管弦乐演奏的版本。
(3)复听:现在让我们静静的欣赏,体验这个“花儿”的优美旋律和明快的节奏。
(4)熟悉主题:
师:(哼两句),这旋律很美吗(我们来看一看)请看大屏幕,这是四季歌的旋律,整首曲子只有9个小节,三个乐句,属于一段体。
a、我们先来看第1句,第一个音是3(我们从3开始画画他的旋律线)最后结束音是6,整个旋律有一种3↗6上扬的感觉,再划一遍。
b、第2句起是6,从这儿而开始划(唱),接着第一句的结尾,先往上然后一直往下飘啊滑低音6,和第一句相反,你上我下遥遥相对。最后都停在6这个音上,一高一低。第三句(唱)和(第2句)差不多。
c、现在请大家来唱一唱这首曲子花儿的感觉,体会上扬下滑。
(5)听全曲
师:那么这个主题,在刚才的乐曲中一共出现几次?
每次出现有什么变化呢?(对照旋律,听、数)
▲引导学生对照旋律,听、数。
▲听后交流
 (6)分段欣赏
引:这首管乐曲有些特殊,从头到尾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相同的旋律,那么每一次都由哪个乐器为主奏乐器呢?
1、(出示)乐团指挥提示我们这四遍中有时由1把小提琴演奏主题,有时四把小提琴,有时1支小号担任主奏。
2、我们分段束听一听,不同的乐器演奏处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第一遍:听一听,第一次主旋律由谁演奏。
听后:小提琴音色细亮,飘逸——让人心旷神怡。
再听:除了小提琴的主旋律,你还听到哪个熟悉的音乐?
63 23︱62 32  61 21
3、学生唱一唱→为老师的弹奏伴唱
听,这样的音乐让你感受到什么?分别用在这些地方(出示组合),一直伴随着主题(……)
▲第二遍:
当主旋律第2次响起时与第一段比较一下,
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静听
听后:音色没变,还是——小提琴,只是声音响了一些,增加了小提琴的数量,这时的情绪也强烈了些。
▲第三遍:
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静听
听后:小号
还有很多乐器加入了演奏,力度越来越强。
2听,除了这些变化,音乐又增加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不断重复的音组,   (听时画提示)
听后:65 32︱65 32 ︱看手势唱一唱
出现在第几句的地方?
3听,什么样情景才会有这样的气势?
生说后
请你用你的动作表现你听到的感受到的情绪,当65 32出现时,可以加入跺脚的声音。
▲第一遍:
引:热烈奔放的场面渐渐平息,越来越静。(放4)这个声音和哪一段相似。
听后  生说: 熟悉的伴奏和小提琴又将我们带入怎样的画面。
再听
3、比较四遍的变化:
听完了这同中有异的四段,请大家根据刚听到的比较四段音乐在力度由发生的变化,请你用这几个力度记号来表示。
Mp   mf   f    mp
(7)完整欣赏
力度不同,音色不同相互之间层层深入,不段丰富的四段音乐,犹如一幅美妙的四季图,如果和四季音乐会让你想起哪个季节。
?静听、联想
?听后发现、说
?这就是音乐的妙处,我们可以从她的力度,音色的不断变化发展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2、拓展延伸
(1)领略美好的情感生活。
这首《四季歌》不仅被改编成管弦乐曲,还被许多乐器改编成独奏曲,现在请大家欣赏手风琴版的《四季歌》,又叫《花儿月少年》。由我为大家演奏。
师弹琴
(2)创编:
我们也可以将《四季调》改编成一个新的版本(演唱版)如果也按照Mp   mf   f    mp这样的变化,可以怎么唱?
第一遍流唱主旋律,
练习一下:主题唱固定音型
宣布,现在请欣赏由……改编的合唱《四季歌》
伴奏指挥老师。谢谢大家
(三)总结下课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潜心去体味,音乐会敞开胸怀,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同学们,热爱音乐吧,你会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