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教师园地>>阅览文章

我 的 思 考

发表日期:2010/9/3 16:14:2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44位读者读过

我  的  思  考

------在江宁区横溪小学学校务虚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前面多位同志的发言智慧不断闪现,许多设想与工作思路也引起了我的共鸣,更引发了我的思考,可以说务虚会这种集体的讨论形式是智慧的沙龙、思维的碰撞,更是一次营养的大餐,下面说说自己的浅见。

十二五期间我们学校要以更高的定位来鞭策自己,用更高的追求来引领学校发展,我们要把横溪小学创建成为:以人为本的教育园,底蕴丰厚的文化园,链接未来的信息园,和谐恬静的礼仪园,陶冶情操的艺术园,拥有横溪地方特色的乡土园。

(一)教育园——学校之本
    在这所教育园里,立足把学校办成一所“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以“三上”——上品位、上特色、上质量为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以塑智慧教师,让每一个教师都得到发展。在教书育人、教育科研、高效管理、有效教学中上质量,成为上品位的教师。学校为教师的持续发展制订多种目标,设计多级阶梯。

朱局长在他的报告中强调:“‘十二五’期间,我们要花大力气,切实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师德”建设至关重要,要真正落实我校教师的行为准则------“尊重每个人、善待每件事、幸福每次付出”,引导全体教师把握“爱与责任”的师德主题,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关爱学生、真爱学生、深爱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争当“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依托学校工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如“树典型、扬正气”的教师品牌形象工程;“重温誓词、师爱至深”的教师节宣誓活动;“我的教育故事”演讲;学生、家长、教师真情交流、互动活动等等,激发教师从教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在这所教育园里,立足把学校办成一所“学生幸福成长的学校”,注重两处指向:指向现实的教育生活、指向幸福的未来。

指向学生真实的生活,就是关照儿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人的整体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的实现,给儿童以快乐的课程生活。

指向未来可能的生活,为人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的幸福奠定基础。通过努力在儿童今天与明天的幸福生活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二)文化园——学校之韵
1、宜人环境的创设:

学校的环境首先要是安全的,其次要有扑面而来的特色营造,再次就是人文环境的打造,这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温文尔雅、博学多识上、也体现在学生拥有谦逊有礼、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学校中的每个人都能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促进。

2、书香文化的打造  

(1)增强学习力,在书香中涵养智慧: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持久力。
(2)提高鉴赏力,在书香中拥抱智慧:读有用的书是在学会成长,而读无用的书则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读书要有选择,这就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选择地读书,畅游书海。
   (三)信息园——学校之桥
    网络教室现代化,课程资源立体化,管理考核科学化,使网络教室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使用要加大频率,利用好现有的设备,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
   (四)礼仪园——学校之根
   学生德性的培养始于礼仪教育。“礼貌无需花钱,却能赢得一切。”我们应该养成教育为主要取向,在活动化、课程化、生活化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
    1、养成教育活动化
   开展演讲比赛、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艺术教育特色班”。鼓励成立多个“少儿俱乐部”,如:武术、舞蹈、赛车、美食、科技等,丰富孩子的在校生活。

2、养成教育课程化
    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借鉴无锡市东林小学的习惯教育经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做人好习惯、休闲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劳动好习惯、阅读好习惯、消费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卫生饮食好习惯。学校还应将好习惯的培养与教育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如:上学放学的“一声问候”;上下楼梯轻声,取水排队不哄闹的“两个轻声”;书包、铅笔盒、课桌内外的“三处整齐”;早读、午餐、活动、劳动的“四项自觉”等等。

3、养成教育生活化
    对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我校注重从学生生活入手,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做”,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让家长也成为孩子的老师,让生活成为孩子的老师。

(五)艺术园——学校之神
    培育多才多艺的学生,让他们因运动而富活力无限,因艺术而富充满生气,抓好“瓜瓜笑合唱团”、“红领巾舞蹈队”、“横溪小马驹”,办好几个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加大这些校园节日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参与的热情,变幻活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活动的整个流程设计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争求学生的意见,多了解他们的需要,不要有太多的成人化色彩。

(六)乡土园——学校之延
    以“西瓜”为宣传突破口,以“南京市蔬菜研究所”为平台,依托我校“少儿农科院”组织,开展乡土教育,编制校本教材,此大有文章可做,前景也将一片光明。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