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助推教师,管理成就学生
发表日期:2011/3/18 11:19:15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802位读者读过
管理助推教师,管理成就学生
沪行散记(六)
建平印象:学校社会美誉度较高:由于家长、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学校生源充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浦东新区办学规模最大、比较热门的学校;建平实小是以其过硬的教学质量、响亮的办学品牌赢得公众赞誉。学校致力于和谐校园建设:建平实小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校内呈现出和谐的人际环境,已形成具有亲和特性的学校文化与服务亲民的优良传统。学校行政管理效率高:学校有一个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行政机构及管理人员相当精简,工作作风效率高、节奏快;各个科室分工合作,独当一面,管理行为到位,校内秩序井井有条,日常运转有条不紊。教师群体德艺双馨:教师群体爱岗敬业,老师们以身作则,自觉当好学生的表率,关爱学生,积极履行职责;教师队伍业务精良,承担工作量很大,驾驭课堂能力较强,班级管理能力较强。学生养成教育有效:随处能感受到学生的教养与文明,建平实小对学生养成教育之高度重视,探索了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办法。学校重视教师校本研修:坚持把校本研修与校本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主要抓手。研修与培训形式多样有效,研修与培训内容务实丰富,贴近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取得明显成效。在这所学校我们挂职已有一个多星期了,也参与了一些学校活动,听了一些课,访谈了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是:
一、管理应当体现人本化——追求学校文化。
学校管理者应当激发教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之主动参与管理。管理者要尊重和欣赏教师。要尊重教师的个性,理解教师的情感,宽容教师的过失,欣赏教师的进步。建平实小全校55个班级,2500多名学生, 122名教师,教师担任的工作量很大,但对于其而言是学校给予的信任和肯定,是对其能力的欣赏;教师乐意接受这种工作挑战并非是物质待遇使然,而是一种精神激励,更是其自身才华展示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在这所学校,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工作认真,虽然沈校长说他基本不怎么管教师,但教师们都是恪尽职守的,人尽其责。我和严校长基本在7:30左右到学校(倒地铁要50分钟左右),学校教师们早早就到了学校,下午4:30下班,大多教师还在工作与辅导学生;学生处早上下达了一个决定,班主任老师在第二节课下课时就在训练学生走路不出声。单从广播操这一个环节就可见一斑。每天伴随着激动人心的进行曲,班主任在队伍的前面示范着正步,同学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踏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地走入操场。统一的着装、标准的动作、优美的姿势、自信的表情无不让人赞叹。老师们也排成几列纵队,动作的标准到位绝对是学生典范。可想而知,这种管理已经深入了每一个教师心头,成为自律的行为,内化成一种行为文化。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追求文化管理。学校文化能使教师深刻领悟到“学校精神”,自觉接受其中蕴涵的有关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或动力,从而努力完成学校教育的目标。粗放式的管理会带给学校生活更多的活力与激情,精细化管理能将学校与教师的发展推向一步又一步的新台阶,粗放而不失细腻,精细而不乏豪迈,一切都要去适合教师与学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慢慢积淀成一种学校文化,一种学校精神,才能让每一个人都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向往着成功,追求着事业发展。
二、教师就是课程——服务注入活力。
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在学校期间得以获取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学习经历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每个学科只是课程的一个部分,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的载体。教师就是通过对课程的实施去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去落实学生的培养目标的。把学校课程转化成教师课程这个环节,是群体智慧回归个体智慧的过程。毕竟班级的教学任务是由个体的教师具体承担的。建平实验小学在推动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上注重了教师心理素质的调剂,理解教师,基于校本教研的研训方式,高密集地教学评优,以项目推进教师成长,公开课等等方式。很多做法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实践的。在如此纷繁的教学活动下,目的就是在于助推教师的成长与专业的提高,要把教师教学、教师成长当作课程来研究,当作学校发展来研究。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和衡量一个学校质量的标志,因此,学校管理更多地应为教师提供价值引领服务。在保证教师正常物质需求的同时,管理者要更注重教师精神需求的满足和实现,更注重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进行引导服务。服务于教师学习提高的需要,教师教学业务的需要,教师教育科研的需要。提供有效发展服务,要为教师的发展提高创设必要的条件,努力构建多样化的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成长提供养分。
三、从学生需求出发——成就学生未来
http://www.psjp.pudong-edu.sh.cn/Disp.Aspx?msgid=111&ForumID=29这是建平实验小学学生培养的目标,不难看出基本涵盖了学生方方面面的素质,有一些硬性规定,我想,其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养成一定的习惯,对学生以后的成长有帮助,为学生以后生活增添情趣。这一点和我们学校有着相似的一面,我们学校确立了“习惯教育”主题,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着眼点也是在学生今后的发展。我们在建平实验小学的一周内,了解到他们为学生开设了50多个拓展训练社团,还聘请和借用校外资源为学生开设了诸如管乐、篮球、民族乐器、舞蹈等特色社团,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加强指导与训练。谈及学生培养,沈校长的两句话,让我们产生了共鸣:
1、“育人第一育分第二”
的确,现在有些家庭的培养方式是“先育分再育能后育人”:先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学生成绩上去了,突然发现孩子什么事情不会做,于是又让孩子去参与实践,最后才教孩子做人。其实,这“三育”对于我们学校教育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孩子先要学会“成人”。沈校长提出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角度地开展多维活动,开展英语周、阅读节、科技节、义捐义卖、安全教育周等活动。我们来时,建平实验小学正在参与“塑料瓶回收创吉尼斯记录”,每天都能看到学生在放学时将塑料瓶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装载着放到统一的摆放地。步入学校大厅,环绕四周的是学生阅读的小报、制作的书签、阅读单、英语小报、读书感言的展览,学生阅读小学士、小硕士的照片、证书。走进教室,摆放最后一排的都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庆祝三八节的各种各样的小制作……对于分数,采用的是对比前、后的20%的学生成绩,运用“门诊和巡诊”的方法。不放弃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学生对老师行礼的动作标准也会请这名学生到升旗台来予以表扬,让他示范,让学生跟着他一起做。是的,对于我们来说,这恐怕是一件小事,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2、做操有精神、待人有礼貌、午餐有秩序、卫生好习惯。
早晨,值日学生站立校门两旁,向教师躬身行礼。学生上下楼梯轻而慢,没有什么喧哗之声;学生午餐是在自己班级里吃,快而井,没有哄杂之音;学生做操齐而整,动作有力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