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教师园地>>阅览文章

“北漂”札记二:享受

发表日期:2009/11/24 23:07:18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646位读者读过

享受

 

今天是正式开始学习的第一天,一大早起来(因为不太习惯在外睡觉,自己生活习惯也有点问题,睡觉认床,所以也没有怎么睡),吃过早饭,倒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子,在九点到达了北京教育学院,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

九点,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马宪平作了开班讲话;

之后,北师大教授、博导周之良老先生给我们作了题为《教改与学改并举》的报告;

十一点十分,全国特级教师武琼老师给我们作了题为《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以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报告,直到十二点十九分;

下午一点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曹志祥副主任给我们作了题为《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直到下午四点四十三分。

今天的三个报告,令人久久回味无穷,听完这三个报告,一个词一下从我心中迸发出来,那就是:享受。现如实地记录如下,和大家一道分享一下:

 

 

周之良教授:

教改与学改并进

一、教与学

•        什么是教学?

      教与学的统一 // “重教轻学”

•        问题讨论:讲明白了等于学会了吗?

•        教学新解:教学生乐学会学。(学广于教,优教引导优学。)

重点研究教——重点研究学

-   学会学习才能学会生存。

-    学历社会——学力社会。

-   学校教育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以教促学;

   ——以教导学;

   ——以学论教;

   ——因学施教;

   ——教案变学案,教材变学材……

教: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

•        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

•        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

•        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

学:从师型过多、自主型过少,

•         顺从型过多、问题型过少,

•         求同性过多、求异性过少,

•         继承性过多、创新性过少,

•         应试型过多、兴趣型过少。

二、学与习

•        学——闻知;

   习——亲知。

•    心中醒,口中说,纸上做,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①观察;             

②提出问题;

③收集信息;        

④设计调研方案;

⑤分析解释数据;  

⑥提出答案、解释、预测;

⑦对解释加以检验;

⑧交流。

我国教改:

•        发现问题、

•        提出设想、

•        探索途径、

•        试验论证、

•        表述答辩。

正规学习

非正规学习

(场馆学习)

•        人能记住:你听到的一点;

                你看到的一些;

                你做过的大部分。

•        可编码知识——隐性知识

                      (不可言传性)

•        “只有试过了你才会知道。”

三、主导与主体

•        问题讨论:为什么很难承认学生主体性?

•        人文主义思想是主体教育思想由萌芽走向理论的标志(人文主义:以“人”为世界观的中心)。

•        教育民主化——教育思想与民主思想同步发展。

•        卢梭(1712-1778):自然的教育,自由的教育。

•        杜威(1859-1952):儿童中心论。“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        罗杰斯(1902-198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必须通过自由选择成长起来。

陶行知(1891-1946)  办民主的学校,   

            用民主作风教学生,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

            给学生。进行六大解放:

               解放头脑,使他能想;

               解放双手,使他能干;

               解放眼睛,使他能看;

               解放嘴,使他能谈;     

               解放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

               解放时间,不把功课表填满,要给一些空  

            闲时间消化所学,干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1946)

•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授之谓也。

•    导是更高级的教。

•        自学具有惊人的作用!

•        自主学习:主动;主见

               (被动;盲目

•        自我管理学习:  为什么学?如何学?何时学?学什么?何处学?和谁学?

师生关系——主体间性;
              ——平等对话;

              ——以身作则。

 

武琼老师:

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以适应新课改要求

教师成长的坡度:

入轨    3-5

合格    10

胜任

优秀

特色

成长的必须因素:

态度

理念

底蕴

经验

技术

 

曹志祥副主任

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改核心:围绕课程质量,把课改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1、理论和实践不适应;

2、实验的点和推广的面有落差;

3、课改的动态如何?

因此,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不断地去理解

1、素质教育是一种思想、理念;

2、素质教育是一段文字、表达

3、素质教育是一种行动,要有结果;

二、怎么抓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面临的问题:

1、教育的普及带来学生的差异;

2、教育的普及带来课程由单一向多样转化;

3、人的发展变化导致今天的课程要作出调整,最重要要尊重学生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的复杂性

1、普及和提高的问题;

2、均衡和差异的问题;

3、供给和需求的问题;

四、选拔机制、自主招生情况

 

 

 

听了三位专家学者的讲话,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三位站得高看得远,对我们国家教育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前瞻性的指导,立意深远,教育的发展重要的是靠教育人应该有这样的前瞻,应该站在教育的高地回味过去而畅想未来,应该总结过去的得与失而指点迷津而展望未来。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个基层的教师,首先该是我们自己对待工作、对待课改、对待学习、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态度,这是自己的内在,只有自己乐向,快乐地享受教育工作,享受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享受教育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长青不衰,才会生机勃勃,才会使自己、使工作、使学生、使学校、使教育事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享受一:三位专家学者给了我们教育理念上很多的启示,虽然北京的天有点阴沉,但我们分明见到了那一轮光亮的艳阳。周老先生的一个问题“讲明白了等于学会了吗?”、武老师的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要学生学习学习,学这学那,那作为教师,你学习了吗?都学了什么?”令我们一时无言,回过头来想一想,的确,很多专家学者领导对于我们都讲述过很多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行家里手的课堂教学,我们都听过,然而听明白了是学会了吗?是不是也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打着新课改的旗帜干着非课改的事情?我们一直都说自己很忙,都忙了些什么?学生不也是很忙吗?那他们怎么还在学习?诸如此种,问题多多,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沉下身来想想,在新课改中,我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做得怎么样,收获了什么?再如,周教授举了一个例子:克里斯蒂•沃德在上历史课时,将一卷纸迅速打开,并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条线,说:历史就是一条直线。然后在线上点出了几个点,写下了历史年代和事件,令人惊叹的是:老师是一边说一边写,写的全是反字,而学生看得全是正的字。曹主任举了一个例子:日本中师叫养成教育学院,他们培养的老师都是博学的教师,亿们一到四年级都是包班,老师教语数外音体美。这些都是一些例子,那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新课改中,我们首先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们在我们工作经历、发展进程、教龄增长中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又经历过什么?无论我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要从哪方面去考虑自身的发展,是轰轰烈烈地在教育教学中干一番令自己满意的大事业,还是碌碌无为地终老此生?

观念一:“习武”非常正确,是否也能“习文”?

观念二:知识浩如烟海,穷极我们一生,能教得完吗?那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中医号脉中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弦脉等等有一二十种,且不说种类不能一一细数,光是一种中脉有多浮?浮到什么程度可以开什么药就让人难解了,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有有所;

观念三:平等民主的教育;

观念四:都说教育是服务,那人发展有什么需求、社会发展有什么需求?新形势下的教育不再是唯一传播知识的领域地方了,怎么面对?

…………

享受二:三位专家学者殷殷切切的话语,最终是为了教师的成长,在教育领域内,在课改的大潮中只有勇敢的弄潮人才会见到最美的风景,随波逐流只是居于人后,难见教育事中的快乐真谛。学历只是说明过去,而能力却能说明未来,这些都是我们的底蕴色彩,底蕴越丰富,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就如我们常说的:打铁就要自身硬。教育回归理论告诉我们:要求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素养,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要想让学生有一碗水,那我们该有一桶水,甚至是长流不息的活水。有了文化,才能有我们的研究能力,才有了我们的创造能力。

享受三:教学中的启迪。我们是在教知识还是在传承文化?教知识是如此的累,而传承文化却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学生有着自学的能力,而自学也具有相当惊人的作用,那我们何不让学生自己去学学,去实践,去让他们体味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我们只做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介绍人,轻松而快乐,岂不为之?

享受四:要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要有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在新课改中不能一味地默认与接受,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践不断地反思成与败,不断地明确得与失,批判理论与实践,这样才是鲜活的教育,这样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帆鼓舵稳,顺沿正确的轨迹,这,也是我们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一条途径。

享受四:教育教学中有着太多的喜怒哀乐,有些太多的酸甜苦辣,应有平常心去对待,应该去细细享受,绝知此事须躬行,回首我们过去,我们记下的都是快乐,都能悉数出一二来,那该多么美好。

………………

拉拉杂杂,不知所云何物,只是把自己的一点感受记了下来,也不成行文,时间也不早了,待我细细梳理之后,回来后慢慢道来。

                         时2009-11-24晚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