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科研>>科研动态>>阅览文章

我校开展校内菜单式讲座(八)——方思琴《为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小组合作能力“支招”》

发表日期:2016/10/1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曹胜利 有1883位读者读过

为提高流动人口子女小组合作能力“支招”

方思琴

 

【内容摘要】

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子女在我校就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试图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尽可能为提高他们合作能力搭建展示的平台:招数一:组荣我荣,组损我损的考核标准;招数二:个人吃力不讨好原则和鼓励新面孔原则;招数三:会听比能说更厉害原则;招数四:小组讨论时实行“传话筒”和放置“中间的笔”; 招数五:任何发言,遵循一个声音和面向声源原则;招数六: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继续前进;招数七:惩罚中也有激励;招数八:小组内部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招数九:1+1+1+1+1﹥5。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小组合作   自信  激励

我校是南京市江宁区的一所公办小学。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子女在我校就读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大部分的流动人口子女,要比本地学生懂事的早,肯吃苦耐劳,求知欲强,学习认真。然而,由于地域、经济、文化以及小学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不同的成长环境,使得这些“借读生”和本地的孩子相比有一种自卑、孤僻、敏感、排斥、压抑等心理。

他们也渴望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华和能力,可是苦于没有机会和勇气;他们渴望多与他人交往合作,以便更快更好适应新环境,可是总感觉缺乏他们能融入的环境……那么如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非一朝一夕,也非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努力就能实现。但是,凭借我的教学舞台,我愿意尽可能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搭建展示的平台。

在新学期伊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全班被划分为八个小组,每组五至六人。从此可谓风雨共渡,与荣俱荣,与损俱损。那么为了使他们能团结共进,彼此勉励,加强各自的自信心和相互的合作能力,我常常在背后使一些“招数”,“逼”他们在搭建的平台上秀出自己,秀出合作的团队。

招数一:组荣我荣,组损我损的考核标准。

新学期刚开始,我就公布了本学期平时成绩的考核标准,尤其强调所在小组的成绩占你个人成绩的70%。面对如此大的比例,每个同学要想不关注小组的成绩还真不行。每一节课的小组考评、每次的小组作业等等都是小组的成绩的组成。而小组共同成绩的获得也靠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个人为小组做贡献,加分多了,自己的平时成绩也会有提高。

于是大家非常关心小组的成绩。很积极的解决小组的问题。互帮互助。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大家好,我才好!”。“我好,组也好”。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考核标准加强了组员之间的合作能力,也提高了每位组员敢于参与课堂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招数二:个人吃力不讨好原则和鼓励新面孔原则。

有效针对小组内不参与的组员,即一人再能干,只能加一个人次的分数,而全员参与不仅按每个人次加分,而且还另加全员参与分。其中利弊得失,学生心里自有一笔帐。把原则和加分细则颁布后,不用老师“千呼万唤”,自然小组内部就会施加压力,研究对策。尤其对于一些其实能发言而且内心深处很渴望发言可就是缺少的自信心的同学,这招还真管用。

记得有一节课上,气氛非常活跃,大家竟相发言,临近下课前,一共六个小组的班级中有五个小组都全员参与,就一个小组也就只有一位女同学没有发过言。于是我说:“现在我们班有五个小组可以获得发言全员参与奖。还有一个小组稍稍落后点,不过还有时间和机会,老师现在就为你们争取这个机会!”于是我提了一个与本节课有关,但不是很难的问题给他们小组。“谁来回答呢?”我故意问道。她一下子脸涨的通红,欲言又止。这时别的小组传来话语说:“老师她在小学就从不发言。她胆小。要让她发言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我没有说什么。把眼光落在她所在小组其他组员身上。指指手表,示意他们时间有限。本以为他们小组就此作罢。没想到组长起立说“请同学和老师给我们一分钟,同学一定会回答好老师的提问”于是发现小组内有的组员鼓励,有的在翻书帮助她共同准备答案……一分钟到了,全组同学向她摆出加油的姿势,她终于站起来发言了,而且发言质量还很高,因为那是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待发言结束坐下,全班同学抱以热烈的掌声。事后在一篇感想中她写到,那是她第一次自己举手发言,是小组组员对她的鼓励和支持,她说发言感觉很好,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以后她还会继续发言并鼓励向她那样缺少自信心的同学也发言。

其实一开始,小组成员关注的可能更多的是小组的加分,可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用“逼”的,还是用鼓励的等等多种方式都鼓励新面孔参与,不仅多加了小组分数,更重要的是鼓励了一批内向不自信的孩子敢于挑战自己。到后来发展到小组内部一种情感的支持,更令人感动。不管怎样,只要教师注意引导,这不失为一种提升自信心和合作的好方法。

招数三:会听比能说更厉害原则。

鼓励孩子们在别人发言时要多听,多汲取别人发言中的闪光点,如果能在别人发言完毕能对此作出有效点评,加分要比自己发言还要多一倍。这样激发了孩子们关注他人,善于分享他人观点。

在教学中,各小组要对某一问题进行总结时,我常常提醒他们“此时会听比能说更厉害!”鼓励他们边听边记录别组发言中的闪光点。待所有小组发言后,请他们谈谈一共总结了多少个观点?保留几个观点?为什么?再反思,不仅吸取了别人的宝贵经验,而且将这些宝贵经验拿来所用,变为自己的东西。

招数四:小组讨论时实行“传话筒”和放置“中间的笔”。

为确保在有效时间内让每个同学发言,组长必须在讨论前安排好发言的顺序,每个人都得说,每人发言控制在一分钟,说完后把代表自己的一支笔放在桌子中间。待所有笔都放置中间后,我会再留一分钟,小组进行再补充。同时,小组的发言要有记录,最后商定小组决定汇报发言的内容。

在汇报发言时,我为了检验学生们是否这样做了,我就拿起一支笔请他(她)的主人来把小组内讨论的结果说说。这样逼着孩子们人人参与,人人都要准备好发言!

招数五:任何发言,遵循一个声音和面向声源原则。

为了提醒同学们尊重别人的发言和保持良好的纪律,特提出这一原则。当学生有所违反,情节不严重我会用手势、说“一、二、三”来提醒,情节严重,屡次不改则扣小组和个人分数。

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常常会有些不尊重别人发言的现象。他们或者高谈阔论,独占“话筒”,剥夺了别人参与的机会,更不能很好与他人合作。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他们,可能还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规定了这一原则。即“你说话,别人都听你说。而别人说话时,你也得听别人说。”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课堂的机会。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纪律,也更多鼓励同学参与课堂。

招数六:适当的奖励,激励学生继续前进。

我在期中和期末期间分别进行了两次小组考评,设置了纪律之星,作业之星,礼仪之星,发言之星,创新之星等多个奖项,先由各小组自评本小组最闪亮的那颗星,再由其它小组每个组员打分汇总,最后评比结果。获奖的小组不仅可以加分,而且还可以获得奖状和奖品,这可是个不小的诱惑。

于是在自评阶段,各个小组拿出了小组成长档案袋。共同回顾了前一阶段的汗水和成绩。为了体现小组的合作与团结,展示各个小组的风采,小组组员共同走上讲台,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此时他们不仅为每个自己在骄傲,更多为这个合作的共同体在自豪。同时为了小组今后的共同发展,每个小组也提出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招数七:惩罚中也有激励。

小组教学中,也会发现总有几个孩子不能很好遵守小组课堂规则,而且屡教屡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不是好教育。于是我在班上公布启动黑色档案夹,对进入其中的同学,作出不同的处罚规定,并告之可以有一次的涂抹机会,否则平时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后半段学期教学中,有个班有八位男孩进入了黑色档案夹,我在班上公布了他们的名单,这下平时的调皮劲一下子不见了踪影。要说这部分同学虽然调皮,可是毕竟不想有不光彩记录啊。怎么办呢?可以有一次涂抹黑色名单的机会,但是必须是各个小组共同投票决定。被记入黑色名单同学所在的小组必须帮助自己的组员解决问题,否则这个小组会被扣不少的分数。

于是在后面的学习中,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仅如此,各自所在的小组也及时的反思,并且制定帮助措施,谁负责在他刚有违纪的倾向时及时提醒,谁负责鼓励他积极参与课堂等等。结果在大家的分工合作,自身的努力下,他们及时改正缺点,在学期结束之际,全班同学投票结果,全部推出黑名单。他们不仅因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高兴,更为自己的进步而开心。

招数八:小组内部的问题必须自己解决。

    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学生,要想面面俱到,老师实在做不到。而且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为何不发掘小组自身的力量呢?一个组员出现了问题可以由四五个人来帮助。有个班的一位极少交作业的同学,就是在小组的合作帮助中,主动交作业,而且还是全班第一个交作业。

“他会交作业,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他智力、听力有问题,老师我看您还是不要让他交作业了”发现他开学二周连续三次不交作业后询问班级同学后,这是同学们对于他的评价。怎么办?说实在的,在找他谈话、威胁不写就罚抄等多种手段都无效的情况下,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好方法。我把难题交给了他所在的小组。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他所在的小组长就把他的作业本交给我。我翻了写,不仅写了而且字迹工整。并且还赋有组长的签名。原来他们小组知道他的问题后,共商对策,最后决定:由组长负责将每次作业题目再告诉他一遍。组员轮流督促他在必须在当天完成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帮助。做完后由组长签字。及时交给老师。结果一个不写作业的他竟然全班第一个交作业!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感受到组内同学对他的关心,从不会写作业到在别人帮助下写起作业,而且还是全班第一个交作业,他开始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并且他们小组在这件事上也学会了只要齐心合作,没有什么难事。

另外在小组合作教学中,也会出现不合作或违纪现象。对于在小组范围内产生的问题,我会退回到小组自己解决。而且扣分是扣小组的分,即“一人犯错,株连全组!”在这种情况下,小组每个成员就要群策群力,开动脑筋。为解决小组纪律问题,大家制定小组公约,每人签字共同遵守。

“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鼓励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他们依靠的是组员共同的力量,实践着“人心齐,泰山移”的合作重要性。更在解决一个个小组难题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体验成长的快乐与自信!

招数九:1+1+1+1+1﹥5。

五个个别组员的合力是大于五的。为了鼓励他们必须全员参与,我规定了小组的共同作业必须人人有事情做,具体分工到人,各有承担。规定时间必须完成。于是逼着各个小组必须分工合作。实践中我发现,这样的“逼”是很用的。常常能激发他们的分工协调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布置做小组初建海报时,某个小组在课堂讨论时,先共同讨论了并决定了海报的内容:组名、人员介绍与分工、口号、纪律要求。然后就进行了分工:个人的人员介绍及分工由自己回去做在一个小纸条上并做简单修饰,这是人人都做;然后美工两人、书写两人、版面设计一人。不仅如此,他们还制定了海报制作流程图,版面设计,美工,书写。这样人人参与,分工、时间明确,结果他们在第一时间以最好的效果完成了小组初建海报。获得全班一致好评。也成为其他小组效仿的榜样。

以上归纳了一些本人在教学中发现的能提高我校流动人口子女自信心和合作能力的“招数”和心得。我想一个教师如果有心,如果我们能对流动人口子女这群城市中的特殊群体的健康全面发展的给予更多的关注,相信我们会与他们共同想出更多的“好招”,“妙招”,为他们在所搭建的舞台上更好展示自己,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更懂得与他人交往合作,更好的发展完善自己,助一把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在小组合作中提升学生能力[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2(Z1)

2.曹建鹏. 关于课堂教学中“交往”有效性的思考[J].  知识经济,2012(04)

     3.李军艳. 浅谈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教育[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