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数教研组活动:刘迎华老师执教《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进位)》
发表日期:2017/3/23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邵平生 有1323位读者读过
低数组教研组活动:
活动主题:如何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教研课题:《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进位)》
执教老师:刘迎华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习(出示卡片)
①数的组成;
②一位数加一位数;
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
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 45+3 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在计算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并计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做口算”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了 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说算法,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而后,及时出示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即:计算22+3=,先算2+3=5.再算20+5=25.也就是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再和整捆的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四道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相同,也是通过摆、说、交流、展示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讨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两位数加整十数,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但无论是先加个位还是先加十位,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
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学中,两次微视频的演示,就是为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不足之处就是声音有些小,坐在后面的学生只能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需要在以后制作微视频是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