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备课组活动(第七次)
发表日期:2016/12/6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28887 有1086位读者读过
23.《学与问》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知道什么叫学问吗?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学与问》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多问”与“勤学”有什么关系?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知识就是指有( ),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常常是( ),是( )。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3、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 4、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5、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7、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小结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瞬、翱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 疑团 殿堂 日新月异 好奇 强健 探求 瞬息万变 二、学习第4段 1、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 2、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 4、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5、老师这里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6、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