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体育组>>阅览文章

2015-2016第二学期体育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记录(一)

发表日期:2016/3/8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伍安康 有867位读者读过

体育组教研活动记录(一)

年级:四年级

学科:体育

时间:2016年3月8日

教研组长:伍安康

主备人:伍安康

参加人员:体育组全体成员

教研主题:小球类(篮球)的教学

研究内容:

(一)、教学意义与目标

小学三至四年级小球类,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采用小球类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在运动实践中能充分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的教学内容。

小球类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采用小场地和简化规则同样具有对抗性、集体性,加上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又表现出较强的趣味性。小球类活动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能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能力。培养与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对自我、群体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吸引儿童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小球类的简单动作,知道简单运动术语,会做简单组合。

(3)在小球类活动中,锻炼身体,促进骨骼正常生长,发展肌肉、韧带弹性、力量;提高速度、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准确的时空感觉。

(4)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发展儿童自尊与自信;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提高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知道在集体性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内容特点:

(1)反应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内容。

(2)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精神。

(3)教学内容满足了学生终生体育的需要,教材结构、内容、教学形式有利于掌握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基本方法。

(4)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考虑到各水平阶段的衔接。

讨论要点:

张伦文老师:要突出游戏特点,对球类动作技术不做过多的细化。教学时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熟悉球性,提高对球的控制能力,激发学生对小球类活动的兴趣。

王德宝老师:要加强教法研究。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于克保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学过程中实行师生互动。

范顺宝老师:要突出篮球的游戏性,增加学生兴趣。

赵永兵老师:要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图示和示范进行模仿练习,并在教具、教法上为学生自学、自练创造模仿的机会。

伍安康老师:要提供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组成几人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观察、相互纠正,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的质量,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

教研总结: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明确了三、四年级篮球教学的意义与教学目标,在明确了篮球的内容特点以后,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篮球教学方法的建议,使大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有了一个教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