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数学教研组活动二:授课教师:周如燕 认识千米。及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6/4/13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业 梅 有1370位读者读过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3、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让同学们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以及各用什么字母表示,并让同学们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大致长度。
2、通过练习,复习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1厘米=( )毫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1米=( )厘米
课桌高8( ) 硬币厚2( )
旗杆高10( ) 铅笔长15( )
3、提问:当我们去测量一些很长的物体或距离的时候,用我们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还方便计量吗?并通过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路牌引出千米的学习(多媒体展示)。
(二)讲授新课
1、千米可以用字母“km”表示,千米又叫做公里。
1 千米(公里)=1000 米 1 km=1000 m (强调等式的读法)
通过几个问题,加深同学们对等式的理解:
(1)用等号相连,说明它们的长度是什么关系?
(2)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3)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教同学们一个巧记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方法
举起左手,叉开5个手指,小拇指表示毫米、无名指表示厘米、中指表示分米、食指表示米、大拇指表示千米,从食指到小拇指间的叉开的大小是一样的,表示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大拇指与食指间的距离较大,表示进率比10大,是1000。
(三)巩固练习
1、已知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是200米,( )圈是1千米;假设一圈250米,( )圈是1千米;假设一圈400米,( )是1千米。
2、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连一连
15千米 250千米 4千米 80千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天安门城楼高约35( )
(2)南京长江大桥长约7( )
(3)京沪高速公路长约1262( )
4、填一填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5、
(1)太原到青岛的铁路长是多少千米?
(2)南京到上海的铁路大约长300千米,你能估一估南京到济南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吗?南京到北京的铁路大约长多少千米?
《认识千米》教学反思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同学门已经学过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这4个常见的长度单位,并对它们有了比较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所以,我首先带着同学们回顾了这4个长度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并简单练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从而为千米的学习做铺垫,并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路牌引出千米的学习,接着,介绍千米的相关知识,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巩固同学们对千米的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堂秩序较好,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与老师的互动较多,从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来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但是,这节课依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我在带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的时候,没有让学生具体感知每一个长度大约有多长;在介绍千米的时候,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讲解的较少,导致部分同学对1千米的感知不是很明确;另外,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最后一题的估算,在讲解的时,答案过于肯定,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
周如燕
“认识千米”听课反思
听课人:邱玉静
这一课时,千米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建立这一观念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周老师十分注重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知识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但是,千米这么抽象的一个长度单位,对于八岁的孩子来说那是很难想像的,单靠学生自己的凭空想像,那是非常难达到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这需要很多的实际例子,而且要是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大的。当然,学生也并非对此一无所知,在平时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周老师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意见,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除此之外,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此周老师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有一部分的学生就能跟实际操场的情况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有了很好的帮助,不过在课堂教学时我带学生下操场实际测量和感知的时候,有部分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的学生,对于该课时内容的关注减少了,所以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达到的效果就并不是那么的理想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一方面的处理还需要更加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