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思品组>>阅览文章

做事不拖拉

发表日期:2015/7/8 10:35:47 出处:本站 作者:刘莉丽 有743位读者读过

《做事不拖拉》听课反思

喻倩

《做事不拖拉》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二年级的学生经历了近两年的学校学习生活,逐渐长大了。他们享受快乐,学习自理,懂得自信。可是,我们也发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平衡的现象,那就是很多学生常犯做事拖拉的毛病,不仅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更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如何让学生克服这一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刘老师的选题很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生活,刘老师在处理教材文本的时候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学中刘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找准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为儿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一、联系生活,故事激趣。

 新课标提出“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刘老师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情况,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刘老师讲的故事都是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就实际存在在我们学生的身上,这让学生对自己真实的生活进行感受、体验,明白拖拉的危害很大。

二、创设富有童心、童趣的故事情境。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和体现的是一种儿童文化,富有童心、童趣是儿童所喜欢的、所希望的。教学时力求做到从孩子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儿童往往都偏爱讲故事,当刘老师一提起“讲故事——拖拉大王的四个小故事。”同学们都劲儿就来了,学生在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同时自己还在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故事的情节发展,学生在听故事中很快便进入了文本教材所不能创设的新天地,学生认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探究欲望被激发了。同时,也令同学们在笑声中、说话声中体味做事拖拉造成的后果,深深领悟到“做事拖拉害处多。”

三、在故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地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通过创设情境:讲拖拉大王的故事,使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同学们在全体参与、合作探究、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无形中接受了教育,从而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四、在游戏内化中落实学生的行动。

活动,是孩子最好的成长舞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刘老师组织开展游戏“正当惜时小标兵”,让学生分组行动,完成任务。学生在体验、探究与合作的活动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实现知行的和谐发展。最后,一首儿歌让课堂达到高潮,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五、在延伸拓展中要求学生坚持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刘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完成惜时评价表,这既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又把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通过记录表的填写,督促学生养成做事不拖拉的好习惯。

纵观整堂课,刘老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合作等,使整堂课、整个课堂涌动着“学为主导,促进有效教学”的当前教育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