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高语组>>阅览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听课反思 李翠琴

发表日期:2015/6/4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柏斯兵 有756位读者读过

 听了蒋崇勇老师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感触颇深。在上课伊始,杨老师就引导根据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于是提出疑问: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宋庆龄故居值得写的东西很多,为什么作者单单要描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呢?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急切地阅读课文以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对于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通过自读自悟,自己解决了问题,从而完成了“无疑——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它主要写了樟树具有防虫拒虫和香气永存的高贵之处。这一段,杨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看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再让自读、圈点,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又给他们的参与提供了可选择性。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把说的句子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反复诵读品味领会了句子的含义,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出课文是如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地写出樟树的高贵之处的。而学生在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能够从容地背诵或复述课文,达到了课堂设定的目标之一,这也体现了这节课的特色。

整节课始终是学生在唱主角,老师只做适时地点拨,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极佳。由此可见,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变课堂为学堂,变灌输为引导,变指令为合作,真正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