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听课评析 姜友花
发表日期:2015/6/4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柏斯兵 有723位读者读过
蒋崇勇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他紧紧扣住文本的主线——“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带着孩子们通过有效地朗读训练,进行有效地发挥想象,有效地语言再创造,有效地课程资源拓展,感悟到人物精神的魅力!
1、有效的朗读训练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是读”。文本的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一读胜百言,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主线。这节课中老师运用的朗读训练形式是多样的,如:(1)抓关键词读出樟树的“粗壮”“蓬蓬勃勃”“稠密”“即使……也……”(2)想象引领朗读,老师引领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来品读樟树“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地的”。他是这样说的“假如樟树就长在我们的教室里,它会怎样伸呢?”在孩子们尽情的想象之后“有了这些想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的”。因此孩子们个个读得有声有色。(3)旧知衔接朗读,在理解“稠密”时,老师引导孩子们回忆了描写荷叶多的词语“挨挨挤挤”,又借助图片的直观感受,让孩子们在樟树稠密的绿叶中徜徉着!这样朗读的训练过程,是学生咀嚼、消化、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学生用自己的口替作者说话,更加真切地了解文章,更深刻地体验作者表达的感情,让鲜活的文字跳跃在孩子们的生命里。
2、、有效的想象训练
儿童的语言富有弹性,在表达过程中跳跃性很大。老师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创设情境——“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齐读之后“你也能用这样的句式‘无论是 还是 ,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来说说樟树吗?”引导孩子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实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将樟树四季常青的特点描绘得那么真实逼真。他们那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解读,散发着醉人的幽香,透露着迷人的气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采的,语言表达也就精彩纷呈了。
3、有效的课程资源
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老师又进行了课程资源的拓展,不失时机的补充了宋庆龄的相关资料,感悟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品悟出宋庆龄的人格魅力,课堂上又一次高潮迭起。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不但获得书面材料的意义,而且把阅读所获得的精神营养释放出来,从心底里油然而生起对宋庆龄的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