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六
发表日期:2016/4/1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柏斯兵 有851位读者读过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横溪小学 张玉宁
单元教材的基本分析
本单元由《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习作5》和《练习5》组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知识性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由自卑转向自豪的故事。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多种用途。
《跟踪台风的卫星》也是一篇科学童话,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故事。
《习作5》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整理、综合资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练习5》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本次练习的重点。
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科普童话,文字浅显,故事引人入胜,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童话”,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凸现出童话的学习情境,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单元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自豪”、“究竟”、“渐渐”、“谈笑风生”造句。认识多音字“散”、“难”。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29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号、省略号。
4、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分角色朗读《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
5、能学会三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续写童话故事《第二次相遇》。
6、能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并学会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7、会读会背练习5的8个成语,了解 “沙漠之舟”(骆驼)的精神。
8、能有条理地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的理由,并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或设计一段公益广告。
9、能筛选、归纳、整理端午节的资料,提高自己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10、能通过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和《跟踪台风的卫星》了解一定的科普常识,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而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篇目教学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文本解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内容浅显生动、情节引人入胜的知识性童话。文章主要讲述了小骆驼因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委屈,经过沙漠旅行亲身体验后,知道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悟出了这些东西虽然难看却是自己在沙漠里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而由自卑转向自豪的故事。文章浅显易懂,寓动物常识于生动形象而又极富情趣的故事之中。重点部分以对话为主,凸现不同角色的身份、性格和感情。文章围绕所蕴涵的一条情感线“委屈——担心——自豪”,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显示了小骆驼情感变化的全过程,前后照应,层次清晰,通篇情趣盎然。最终赋予我们这样的启示:要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用处。对于自己,更要树立起自信。同时这篇童话也是读写结合的好典范,能够自然引发学生拓展思考、续写课文,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习作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多音字“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这个故事,会用“自豪”说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骆驼情感变化的全过程,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中的特殊用处。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本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续写童话故事《第二次相遇》。
5、能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用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骆驼情感变化的全过程,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本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续写童话故事《第二次相遇》。
3、能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用处。
教学资源运用
1、收集骆驼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图片、小红马、小骆驼和骆驼妈妈的头饰
3、配套的《新补充读本》、《习字册》。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散”。理解生字新词,如:“铺天盖地”、“委屈”等。
3、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用几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骆驼情感变化的全过程,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并会用“自豪”造句。
2、 能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本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续写童话故事《第二次相遇》。
4、能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用处。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睫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本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续写童话故事《第二次相遇》。
3、能辨证地看待事物,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的用处。
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多元读题
1、板书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首先学生齐读课题,说出“自豪”的同义词,反义词,再读课题,帮助理解课题。然后,通过强调不同的词来读题,培养学生的语感。
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我”是谁?“我”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什么让“我”感到自豪呢?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要求做到:(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自读、约伴读、分角色读……)(4)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
脚掌 眼皮 睫毛 驼峰 肉疙瘩
(1)指名读。
(2)这些词语都是描写小骆驼的什么?(小骆驼的外形)。
(3)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小骆驼的脚掌、睫毛、驼峰是什么样子?(多媒体出示)
(4)你能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用1、2句话描述一下小骆驼的外形吗?(师起头:小骆驼长着-------)
▲出示第二组词语:
委屈 担心 自豪
(1) 指名读。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小骆驼的什么?(内心感受)
(2)“委屈”你理解吗?课文中写谁觉得委屈?你能找到有关语句吗?
a、指名读句子。出示:“小骆驼觉得挺委屈,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委屈”在句中是什么意思?“挺委屈”又是什么意思?你能带着委屈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吗?(多读几遍)
b、小骆驼为什么感到委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原因吗?指名读句子。读小红马的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谁也来像小红马一样喷着响鼻嘲笑小骆驼?(指名读。)
是啊,谁受了别人的讥笑,心里会不难过呢?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小骆驼感到很委屈的这句话。
(3) 能不能用刚刚学习委屈的方法来学一学后面两个词语呢?文中写谁担心?担心什么?请你用担心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自豪的“豪”跟哪个字相似呀?区别“豪与毫”。课文中写谁感到自豪?
▲ 出示第三组词组: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松散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1)谁来读读?读准多音字“散”,请仔细观察,这组词有什么特点呢?
(2)去过沙漠吗?(出示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
(3)看风沙铺天盖地刮来的录象片段,指导学生读出风沙的气势来?(指名读、范读,理解“铺天盖地”)
(4)谁能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运用这些词句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吗?
▲ 出示第四组词组:
出示:镜子 走一趟 多亏 能够 闭上
(1)指名读。你觉得哪个生字在字形上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齐读本课生字。出示出示:镜、委、屈、趟、亏、陷、够、铺、闭
(3)重点教学“陷、趟”。
2、检查课文朗读,理清脉络。
(1)开火车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老师听得出来,同学们都能把课文读正确了,可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角色。
(3)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一个自然段,采用这种方法反复读一读。
(4)老师逐节朗读指导。
(5)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主要内容说清楚。 (课件出示:
小骆驼外形______,它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先感到____________,后来,小骆驼跟着妈妈______________,最后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自由练说—指名说—集体说)
3、那小骆驼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我们将在下节课接着学习。
三、课时作业
1、完成《习字册》。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收集骆驼的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瞄准自豪
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小骆驼为什么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童话,去了解一下发生在小骆驼身上的故事。
二、入情入境、感悟自豪
1、默读课文,画出课题所在的句子。
【出示】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读一读:
小骆驼为什么感到自豪?请用上“因为……所以……”连起来说一说。
2、过渡: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根据自学要求四人小组学习三、四小节。
三、根据要求,自学解疑
1、点击自学要求,指名读。
自学要求:
(1)找一找:用“﹏”出描写小骆驼脚掌、驼峰、睫毛用处的句子。
(2)说一说:在小组里交流你所画的句子,说说脚掌、驼峰、睫毛的用处。
(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句子,体会小骆驼脚掌、驼峰、睫毛在沙
漠里的特殊用处。
(4)合作完成表格:
部位 |
特点 |
作用 |
驼 峰 |
|
|
脚掌 |
|
|
眼毛 |
|
|
2、生按要求自学,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感悟,赏读积累
1、总结小组学习情况。
2、以学定教,按学生选择的内容来安排学习的先后顺序,了解骆驼身体各部
位的作用。
A、脚掌。根据回答。相机板书:防止陷沙。
(1)出示:妈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怎
么拔得出来呢?”
(2)女生齐读这个带问号的句子。
谁会把小问号去掉,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
1、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2、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就拔不出来。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你们喜欢哪一句?对了,老师也喜欢第一句,
反问句的语气会更强烈一些,更能突出妈妈的自豪感。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指名读、评读、齐读。)
(4)从这句中我们知道谁的脚会陷进沙子里?(小红马的脚)那骆驼的脚
呢?
(5)亲身体验说感受。请伸出你的双手,照老师说的做,手掌和手指按到
一盆松散的沙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6)请大家欣赏录像,师描述,体会骆驼妈妈的自豪。这句话中还有哪个词可以看出妈妈的自豪?(“多亏”还可以换个什么词?幸好,幸亏)谁愿意读妈妈的话?指导读。
B:驼峰: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贮存养料
(1)出示: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
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
的了。”
(2)骆驼的驼峰里能贮存多少养料呢?又是怎样提供给骆驼的呢?请看小资料。点击资料《想知道吗?》自由读,读了这段话你觉得驼峰的作用怎么样?(大)。
(3)从哪个词说明作用大?(足够)指导读:小骆驼的话读出担心、妈妈的话呢?读出自豪感!分角色赛读:1、2小组读小骆驼的话,3、4小组读妈妈的话(点评)
C:睫毛
(1)睫毛有什么作用呢?(板书:挡住风沙)
(2)听,沙漠里的风沙说刮就刮起来了!(课件黄沙漫天录像)
(3)狂风呼啸,黄沙漫天飞舞,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 “没进一点沙子”这
靠的是什么?(两层又浓又密的睫毛)
(4)除了这个防沙的装备外,骆驼的耳壳内有密生的耳毛,鼻孔内有挡风瓣膜。这又怎能不令小骆驼感到自豪呢?男生带着自豪之情读读这一段。(第4节)
(5)如果你是小骆驼,你能来夸奖一下你的眼睫毛吗?最好用上“多亏、铺天盖地”这两个词语。
3、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竟有这么大的作用啊!
怪不得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呢!
4、 能用上课文中有关的语句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骆驼吗?
让我们分角色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现在你们知道小骆驼为什么这么自豪了吧?再读第5小节。
五、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按照“委屈—担心—自豪”的顺序自主练习复述课文。
2、四人小组练习复述,并推荐一代表上台展示。
六、续编故事,拓展思维
课文写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故事并没有结束。后来有一天,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小骆驼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
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1、学生练说
2、现在谁愿意来表演给大家看?指名(戴着头饰)表演。
3、交流:组织全班学生评议,提出改进意见。
七、拓展表达,语言运用
同学们,小骆驼找到了自豪的地方,那你有哪些值得自豪的呢?现在请你也来说说 “我感到自豪的是 。”(出示句式)
再次带着自己的自豪感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八、总结升华
环境的磨炼使骆驼家族生就了一身战胜恶劣环境的好武器,怎么能认为它们难看呢?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或体会呢?
“我们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光看外表,要看它有没有用。”
“不能用外表的美丑来评论人或事。”
“不能有意或无意的嘲笑别人的身体缺陷。”
九、课时作业
我自信,我能行:
1、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第二次相遇》,准备参加“故事小能手”比赛。
2、你能为感到自豪的小骆驼制作一张名片吗?
3、阅读《新补充阅读》的《沙漠里的船》,找出骆驼其它引以为豪的地方。
篇目教学分析
水上飞机
文本解读
《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海鸥和水上飞机当作人来写,通过小海鸥的所见、所闻,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外形,主要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该文具有以下的两大特色:
1、故事性强 。本文富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以“问究竟——作介绍——展用途”为线索,主要讲了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后想去问个究竟,通过他与水上飞机的交谈,了解到水上飞机的种类和主要用途,当水上飞机听到报警后就立即前往救援。
2、趣味性浓。文章语言生动活泼,没有高深的道理,没有艰涩的术语,作者集中笔墨描写了小海鸥的所见、所闻、所感,由“奇怪”而“吃惊”,由“吃惊”而“佩服”,这样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不仅艺术地突出了水上飞机的别致形态、许多种类、广泛用途,而且情趣盎然,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新兴科技成果的好奇和向往之情,甚至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全文以小海鸥与水上飞机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几种有特殊用途的水上飞机。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了解了水上飞机的多种用途:可以用于海上救援、运输、森林灭火和参加战斗等,学生读起来情趣盎然,引人入胜,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但水上飞机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同形式的读,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以帮助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为此,在导读时我创设情境,以读为本,将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遍读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 “读出意思来”,读出“童趣”来,将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到一起,上出科学童话的特征。
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省略号的用法。
3、能在朗读中理解,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极其主要种类和作用。并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努力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4、 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1、能在朗读中理解,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极其主要种类和作用。
2、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资源运用
1、 多媒体课件
2、 《新补充读本》、《习字册》
《水上飞机》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难”,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究竟”造句。
3、能学会用上课文中有关语句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水上飞机。
第二课时
1、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引号、省略号的用法。能用 “渐渐”造句。
3、能根据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帮“水上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4、能在朗读中理解,品位,感受水上飞机的神奇本领极其主要种类和作用。并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努力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1、情景展示,教师描述:一望无边的海面上,浪涛汹涌,群鸥纷飞,一只小海鸥发现了一只奇怪的大船,大家瞧------(多媒体出示:水上飞机)
2、谁认识它?(请学生描述一下它的样子)
(1)我们一起来看看书本是怎样描述的?(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多媒体显示文字: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指导练读小海鸥怎么想的一句,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
小海鸥想飞过去问个究竟。谁知道这里的“究竟”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说一说)。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把这句话改一改:小海鸥想,这个怪物究竟是什么呢?这里的“究竟”又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啊,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这就要我们去用心体会。
指导学生用“究竟”练习说话。(课件出示《补充习题》P48页。)
(1)把“究竟”放在句子中间:————————————————————(2)把“究竟”放在句子的最后:———————————————————
3、教师板书课题:水上飞机
4、学生齐读课题。
5、引导学生质疑:
预设:
(1)飞机怎么会在水上呢?
(2)水上飞机有什么用处?
(3)水上飞机为什么能停泊在海面上吗?
(4)水上飞机有多少种类?
…… ……
过渡:同学们真爱动脑筋,一下子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海鸥一起走近水上飞机,揭开心中的谜团。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带着心中的疑问听老师范读课文。
2、出示本课的生词,指名学生读,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3、自读课文:
(1)一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二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或找近、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三读: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同桌互相交流。
4、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看他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读后评价,并认识多音字“难”。
(2)把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介绍给大家听。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4)指名说。
(5)学习用上课文中有关语句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水上飞机。
四、指导书写本课的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四人小组讨论生字的写法。
3、全班交流生字字形。(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4、教师范写“喂、援、佩”。
5、学生描红课后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时作业
1、 完成《习字册》的生字。
2、 阅读《新补充读本》P127—129。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水上飞机》。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你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说一句和课文有关的话吗?
4、师述:当小海鸥第一次看见这条奇怪的大船时,感到非常 ——(好奇),为了弄个明白,小海鸥便飞了过去。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自读课文2——6自然段,说说那条奇怪的船究竟是什么?
2、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出示(1)“喂,船大哥,你好啊!”
(点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喊喊看——“喂,船大哥,你好啊!”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
(2)“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点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学会引号的用法。
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
(3)“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点拨:在解决“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小海鸥吃了一惊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讨论了:a、小海鸥为什么吃了一惊?b、连续两个问号又说明什么?)
(4)水上飞机笑了:“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点拨:“我”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5)比较句子:
a、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b、我是降落在这里的。
指名读两个句子,比较“掉”和“降落”这两个词的不同,体会水上飞机可以降落在海上的特殊功能。
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师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
3、练习对话
分角色练习对话,指导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然后朗读,评议
4、出示:小海鸥听了,挺佩服他的本领。
引导理解:“他”指谁?谁能给“佩服”换个词?小海鸥佩服他的什么本领?
“他”指水上飞机,准确地说是海上救护机。小海鸥佩服他能在海上降落,迅速救援遇难的船只。
用 “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小海鸥为什么佩服这架水上飞机?
过渡:海上救护机能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真了不起。这不,水上飞机真的接到求救警报了,它是怎样前往救援的呢?
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找找看,在课文哪儿?
三、品读感悟
1、指名读
2、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a、“渐渐地”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练习用“渐渐”说话。
(结合:“迅速、随即”等词,引导理解: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体会用词的准确)
b、指导朗读
(海上救护机的本领的确非常大,很神奇,你佩服它吗?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它的神奇和用词的准确!)
过渡:它俩还谈了些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扑灭森林的大火……”
2、自由读
3、引导理解
海上救护机有许多兄弟(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了它们的本领)
指名说
4、指导取名
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海上救护机 [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5、如果你就是水上飞机,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自己呢?先同桌交流,然后指名说。
(课件出示:大家好,我是水上飞机,我的外形奇特-----------,本领高强------,我还有许多兄弟呢---------------------------------------------------。)
6、结合省略号,迁移拓展。
(1)结合省略号我设计提问:水上飞机还有哪些兄弟?他们各有什么本领?学生展开大胆想象
(2)思考: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评议(名称、用途)
师小结:
刚才我们让水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发明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7、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课时作业(任选一个)
1、如果让你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把你的奇思妙想,以作文、绘画、制作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
2、以“水上飞机”的身份写一段自我介绍。
篇目教学分析
跟踪台风的卫星
文本解读
《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的袭击,减少损失做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读者展现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台风发现一颗气象卫星在紧紧地监视它,非常恼怒。第三至七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狂怒的台风妄想扑灭气象卫星,甩掉气象卫星却连遭失败,又想摧毁城市仍未得逞,形象地说明气象卫星的特点与作用。第八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台风在气象卫星的跟踪监视下束手无策,只得落荒而逃。
本文情节生动,语言活泼,读来情趣盎然,在形象的童话情境中传播了科学知识,是加强语言训练,激发科学兴趣的好教材。
课文的语言特点鲜明,台风的“大”与卫星的“小”,台风的“怒”与卫星的“笑”,最终结果却是貌似强大的台风失败了,看来渺小的卫星威力无穷,两者形成强烈反差。课文沿袭本单元的特点:通过角色对话展开介绍,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文中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角色特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谈笑风生”造句,能说出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经过。
4、能联系上下文以及句子中的标点读中体会,体会角色的心理,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根据情境表演课本剧,并在表演中感悟台风、卫星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6、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1、 能围绕阅读话题,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体会他们的用法和表情大意的作用。
2、 能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3、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惟妙惟肖地表演课本剧。(表演中角色的语气、表情、动作等。)
教学资源运用
1、多媒体课件
2、板贴画、(台风、卫星图)台风、卫星的头饰各一只
3、充分利用文本中的插图资源、《习字册》、《练习册》、《新补充读本》
4、课前收集台风和卫星的相关资料并交流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跟踪台风的卫星》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谈笑风生”造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话语中的语气词,联系上下文以及句子中的标点来读中体会,体会角色的心理,走进角色的内心世界。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第二课时
1、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
2、 能根据情境表演课本剧,并在表演中感悟台风、卫星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
课时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自学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3、收集有关台风和卫星的资料。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课题:跟踪台风的卫星
“跟踪”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演一演,帮助理解)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1)卫星为什么要跟踪台风?(2)怎样跟踪台风的?(3)卫星有哪些作用呢?] (简短交流一下收集的资料)
二、整体感悟
1、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扫除字词障碍)
(2)谁愿意来读课文呢?其他同学一定要认真听,看他读的是否正确,同时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用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是否读通课文,并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台风与卫星的性格特点
学习第一段(1--2小节)
1、轻声读1—2小节,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画出巨大的台风和小小的气象卫星。
2、 台风猛然看见天空中朝他眨眼的小星星,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谁来像台风一样嚷一嚷?
3、抓住提示语“大声嚷到”指导读。
4、从“哈”、“笑了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5、男女生分角色读。
学习第二段(3—7小节)
过渡:听说卫星要跟踪、监视自己,台风表现得怎样呢?
(一)学习3—4小节
1、自读3—4小节。多媒体出示:台风说的话。
2、台风觉得自己厉害吗?从哪里看出?抓住鱼儿、船儿、树儿的词句来感受台风的狂傲。
3、台风确实很厉害,谁见了他都害怕,补充句式练习:云儿见我 ,鸟儿见我 , 见我 ……
4、台风没有把小小的卫星放在眼里,“嘿嘿……”的笑声里,你仿佛听到台风在对卫星说什么?
5、读一读描写台风的句子。 你能读出这厉害吗?
指名读,评价:你觉得他厉害吗?他嚷给谁听的?
气象卫星能听到吗?谁再来试试?
6、“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你从“偏偏”这个词看出什么啊?
(二)学习5—7小节
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它想干什么?
1、台风够不着卫星,于是又想怎么样?(“甩掉他”。)
2、台风是如何甩的?读文(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不知奔了多长时间,他的眼前忽然出现一座美丽的城市。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讨论交流。
4、课件出示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 指名朗读。范读,集体读,分角色读。
小结:在卫星时刻、紧紧地跟踪下,台风气急败坏,无计可施,它狗急跳墙了。
5、出示:“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不惊慌。”
6、说说大家看到了什么样的台风?让我们把疯狂的台风把发怒到极点的样子读出来(指名读)
7、台风扑向城市,会干什么坏事呢?(学生想象描述)
台风疯狂,处处遭殃。你能用上哪些词语来说说台风吗?(为非作歹、称霸一方、作恶多端、称王称霸、作威作福、为所欲为、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8、台风的阴谋得逞了吗?
9、 引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树木——人们——。
10、 这里有个词“谈笑风生”,你知道意思吗?课件出示画面理解“谈笑风生”的意思,用“谈笑风生”造句。
11、 奇怪,可怕的台风来了,大家怎么一点都不惊慌?
12、讨论交流:台风为什么能准确地报告台风的行踪呢?
13、大屏幕出示卫星云图。(读资料)这是气象卫星发回地面的卫星云图,人们就能根据这些图片准确地把握台风的动态了。
(4)自豪地说应该怎么说?同桌练练!齐读第七自然段。
学习第三段(第8小节)
1、几次较量,台风都失败了,最后,引读:台风 。
2、气象卫星呢?为什么还不松口气?学生说说。齐读最后一小节。
3、课文学到这,大家一定对台风和卫星有所了解,说说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四、总结,升华
1、学了课文后,谈谈你的收获。(台风虽厉害,但卫星不怕他。小卫星执著,坚强。)
2、小卫星为我们人类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我们用我们手中的笔夸夸小卫星吧!
3、齐读儿歌:(课件出示)
台风大,卫星小,卫星跟着台风跑。
台风叫,卫星笑,台风气得跳跳跳。
台风跑,卫星报,台风的行踪早知道。
台风泄气,卫星自豪,小卫星的本领可真不小。
五、 拓展
其实,除了能跟踪台风的气象卫星以外,伟大的科学家们研制的人造卫星还有很多,作用也很广泛。你们瞧,这是导航卫星、测地卫星、侦察卫星、地球资源卫星、通信卫星、截击卫星,它们巡天遨游 ,穿梭往来,忠实地为人类服务。(师边讲述边出示图片)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选择一种卫星研究研究。
六、课时作业
1、 阅读新补充读本P130-131。
2、 以“我是气象卫星”为题,写一段话。
3、 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课外收集有关资料,小组同学合办一份手抄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问:文中主要讲了两个角色,回想一下它们分别是谁呢?
3、出示词语:读好关于它俩的一些词语(你能读好吗?)
狂怒 狂暴 暴跳如雷
偏偏 没门儿 嘲笑 自豪
4、请同学们迅速地回忆一下,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出示句式:
当台风(刚刚舒展开身子的)时候,气象卫星( )。
当台风( )时候,气象卫星( )。
当台风( )时候,气象卫星( )。
当台风( )时候,气象卫星( )。
同桌互说,指名说,集体说。
二、创设情境,排演课本剧
金坛电视台将把《跟踪台风的卫星》这篇童话故事拍成童话剧,想邀请 我们班的同学来当小演员。根据剧情需要,本篇童话剧将分上、下两集,为了拍好这幕戏,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剧本,好吗?
(一)拍摄上集(1—5小节,以扶为主)
1、分角色朗读1—5小节。(男生:台风,女生:卫星,旁白一起读。)
2、讨论:需要几个小演员?(3个:台风、卫星、旁白)
3、我们来对对台词。(男生:台风;女生:卫星;老师:旁白)
4、我们该给主角配些什么动作呢?分三人小组分角色练习。
5、比一比哪组最勇敢,指名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当评委。(表演同学戴头饰)
6、指名同学评议、指导。
7、在改进的基础上分三人小组再次排练,师巡视指导。
8、再次指名小组表演,再评议。
(二)拍摄下集(6—8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表演时要注意的。
2、三人小组排练,师巡视指导。
3、指名一组上台表演。
4、评议、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再次排练)
三、再次学习第八小节
1、几次较量,台风都失败了,最后,引读:台风 ———————。
2、气象卫星呢?为什么还不松口气?学生说说。齐读最后一小节。
3、默读课文,思考:句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同桌讨论)
4、指名交流。
四、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金坛电视台的导演想在此基础上拍摄续集,但由于剧本还没着落,于 是想把这任务交给我们同学来完成,有信心吗?先请大家准备一下。
指几名学生讲故事。评议。
五、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一读书后的生字,用手写一写,哪些字在写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呢?
2、学生用钢笔描红。
六、课时作业
1、完成《习字册》。(正确、美观地书写)
2、完成《练习册》1—3题,并认真阅读《小资料》。
篇目教学分析
习作5
文本解读
《习作5 话说端午节》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收集资料的目的,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渗透了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需要,有目的地收集信息资料的教育。第二部分是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选取需要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这样的习作,如果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就会将各种文字资料简单拼凑,导致结构不合理,内容衔接不当。
教学目标分析
1、 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 能根据内容和需要,有目的地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提高自己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3、 能按一定顺序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知识,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
4、 能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练习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资源运用
1、多媒体课件。
2、准备相关实物资料或图片资料。
3、学生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相关资料
4、配套的辅助读物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能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的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阅读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并补充自己所搜集的相关资料。
3、能根据内容和需要,有目的地筛选并整理资料,培养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课时
1、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端午节的资料。
2、能根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提高自己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3、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资料所筛选、整理的资料进行习作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1、 筛选、归纳、整理资料。
2、 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教学构想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能告诉我,你喜欢的理由吗?
【 设计构想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适时启发,目标导向:端午节)
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端午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端午节吧。
二、阅读资料,了解端午节
1、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可多了,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呢?
2、指名说。
3、有位名叫胡瑞芝的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大声地来读一读,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4、投影出示:胡瑞芝同学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5、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6、指名读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7、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呢?
8、指名交流自己所了解的端午节以及它的来历、风俗。
9、多媒体演示:赛龙舟、包粽子……人们以各种形式迎接端午节的到来。
10、四人小组讨论:说说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和吃粽子?指名交流。
11、同学们找来了这么多端午节的资料,能不能根据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相机阅读课后习作指导,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四、根据材料,自行整理
1、学生自由阅读材料,同桌交流。
2、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3、你对介绍端午节的哪个方面的材料最感兴趣?说说理由。
4、你打算如何把你最有兴趣的材料整理成小短文?(筛选资料、学生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 设计构想 】(让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在具体的生活情景和语言环境中吸收、内化和整理知识。)
五、学生打草稿。
要求学生在阅读、筛选、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把自己想向大家介绍的端午节知识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向评价,及时反馈
1、指名读自己的习作,全班同学参与评价。
2、师出示评价要求:
(1)是否合理的安排材料;
(2)是否有条理的叙述自己选好的材料;
(3)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3、师就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相机板书
(1)适当的选择
(2)合理的安排
(3)创意的表达
(注意提醒学生不能仅仅按照收集的资料调整一下顺序照抄,得加上自己的语言把它们连贯起来,还可以加上开头和结尾。)
二、修改作文
1、自悟自查,自行修改。
2、同桌换读,商议修改。
3、选准范例,集体修改。
三、学生再次修改并誊写。
篇目教学分析
练习5
文本解读和目标分析
1、能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并学会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加强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3、继续学习正确的执笔、行笔方法,并掌握“横折钩”、“横折提”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4、能大胆、有条理地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的理由。
5、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6、能在口语交际时做到仪态大方、声音响亮、条理清晰。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学会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 能大胆、有条理地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的理由。并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
3、能掌握“横折钩”、“横折提”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资源运用
1、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的短片。
2、幻灯、录音、图片和多媒体。
3、《练习册》、《新补充读本》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练习5分三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1、能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并学会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2、加强成语的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打比方的好处,并学会运用打比方的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平时的观察和积累,知道广告有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之分。
2、能大胆、有条理地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的理由。
3、 能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尝试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或设计一段公益广告。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条理的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广告的理由。
2、能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或设计一段公益广告。
教学准备
1、请每一位同学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
2、教师收集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广告。
第三课时(学写钢笔字、毛笔字)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正确的执笔、行笔方法。
2、能掌握“横折钩”、“横折提”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掌握“横折钩”、“横折提”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课时构想
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读读背背)
课前预习
1、仔细看P93图,想一想与它们相似的事物。
2、动手画一画,并写上名称。
一、处处留心
1、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呀?(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儿歌《像什么》)
师:同学们,这首儿歌有趣吗?(有趣)有趣在哪呢?(出示歌词)(指名说)
师:对极了,歌曲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简单的数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也能找到与他们相似的事物。那想象如果走进我们的生活,生活一定会丰富又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打比方。(板书:打比方)其实打比方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喻。
2、学习打比方
过渡: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到93页,上节课老师布置大家回去完成处处留心第一题:看看左边三幅图,你一定会想到与它们相似的事物,画一画,写上名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
(1)师:好,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哦!同学们完成的都不错。不仅找到了与这三幅图相似的事物,还画得栩栩如生呢!那现在老师就要看看同学们是画得好,还是说得好咯!请看大屏幕:
弯弯的月亮像( )。
大象的耳朵像( )。
蝴蝶花多么像( )!
师:把你想到的事物与图片联系起来。先自己练习说一说,再同桌互说。看谁说得好、说得有创意。待会我们一起来交流。
(2)说一说,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形象,说生动。
(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动手写下来。
(4)学生写 师巡视 展示好的句子 进行表扬
(5)下面请同学们来比较两个句子。课件出示:
a、万里长城穿行在大地。
b、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你们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板书:什么比作 什么 )
(6)师小结: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就能具体的描绘事物,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生动、形象)
(7)过渡:好,刚才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打比方。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请快速浏览本册课文,把它找出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找一找。
(a)浏览学过的课文,找出打比方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b)交流。
多媒体出示:
(a)京杭大运河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b)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c)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d)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9)学生自创打比方的句子。(交流)
3、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打比方的方法,知道了打比方的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写出更多优美的语句和片段来。
4、课时作业
1、摘抄打比方的句子。
2、完成练习册单元自测题第五题。
二、读读背背
1、多媒体出示:
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守不移)
2、学生自由认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3、检查成语的读音。重点指导读准:忍、辱、顾(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4、说说这些成语都是写什么的?(都是描绘“沙漠之舟”骆驼的精神。)
5、联系课文,创设语境
在茫茫的大沙漠中,骆驼(忍辱负重),(始终如一)。它是人们忠实的伴侣,(飞沙走石)挡不住它(义无反顾),(坚守不移)的脚步!
骆驼不愧是(自强不息),(志在千里)的(“沙漠之舟”)!(答案不唯一)
由于这些成语共同体现一个主旨,意思非常相近,所以学生会出现不同的填写方式。只要填写正确,语意通顺,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如地发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的能力。
6、练习背诵。
(1)自己练习背诵。(边记边想)
(2)同桌互相背诵。
(3)指名背、集体背。
(4)开展背诵竞赛。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说说广告)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家有三洋,冬暖夏凉”、“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非常熟悉吧?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说说广告。
二、围绕话题,自由表达
1、你在哪儿见过广告?(明确广告的场所:电视、报纸、杂志、汽车车身、商场、电线杆、广播,网络……)
2、你都见过些什么广告呢?学生交流。
3、那商家为什么要为他的商品设计广告呢?指名说。
4、刚才同学们说了,好的广告能给商家带来很好的收益,那这样的广告是什么广告?(商业广告)
4、除了商业广告还有什么广告?我们来看两幅图(多媒体出示两幅公益广告图),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广告?(公益广告)
5、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有什么不同呢?(商业广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广告;公益广告是弘扬社会风尚为目的的广告。)
6、你还知道哪些公益广告?你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则广告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7、同学们,你们还想看广告吗?(想)
好,下面我们继续看广告,但是在看之前,我有一个要求:一会看的时候要认真看,看完后,大家一起来谈谈你们看后的感受。记住了吗?(记住了)好!一起来看!
(1)播放学生熟悉的几则广告短片(包括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
(2)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的广告片,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话要说,谁愿意第一来?(指名交流)
(3)这些广告之所以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啊?(指名交流)
小结:是啊,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更要能吸引人。
(4)不过,我还想问问你们,刚才你们看了那么多广告,你最喜欢哪一则广告?为什么?
(5)引导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注意运用“因为……所以……”、“不但……而且……所以……”之类的关联词,以此来说明自己的理由。可以从广告创意说,也可以从广告意义上说……(指名交流)
(6)这位同学,从你的回答中,我不仅知道了你喜欢什么样的广告,还知道了你喜欢这些广告的原因。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她在说的时候,把原因说的 非常清楚完整,(清楚简洁)另一方面,老师我在听的时候怎么样?(认真倾听!)
(7)对!我在认真地听。同学们,我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把话说清楚,认真听,(板书:认真倾听、清楚简洁)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好,这位同学能做到,你们能不能做到这三点?(仪态大方 语言清楚简洁 认真倾听)
(8)那么,你愿意和别的同学交流一下吗?(同桌、小组交流。)
(9)说了这么多你们喜欢的广告,那有没有你们不喜欢的广告呢?说说理由?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强调互动)
适时归结:
喜欢的原因: ①画面美②音乐动听③有创意④语言朗朗上口……
不喜欢的原因:①内容粗俗②乱用成语③生搬硬套④名不副实……
【设计构想】 这一环节,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交际冲动。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先进的视听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提供逼真的声像、生动的声音、鲜活的画面,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有一种想要表达的冲动。
三、示范引路,强化实践。
1、精彩广告再现,学生自由组合,将自己喜欢的广告表演出来。
2、师: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可以说,可以唱,可以表演。
师:(示范说唱形式)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天天喝,真快乐。妈妈,我要喝——娃哈哈果奶。
3、学生表演、评议,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鼓励,对说得不太好的同学给予纠正与指导。
【设计构想】 这一环节,老师注重示范的作用,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广告词,这样才会迸发富有个性的创新火花。
四、迁移运用,合作交流。
1、看大家这么喜欢说广告,又这么有广告的创意天赋,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商品也来设计一个广告呢?(或者,设计一段公益广告。)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创意,尝试设计。
2、展示同学们的设计成果,大家可以演一演,可以说一说,其他同学来做评委评一评。
【 设计构想 】
(这一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广告的世界,说广告、设计广告,广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看待广告、理解广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同学中也会涌现出很多出色的广告设计师,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施展自己的才能。
六、课时作业
1、完成练习册单元自测题第七题。
2、继续关注广告,收集自己喜欢的广告词,并学会欣赏。
第三课时(学写钢笔字、毛笔字)
一、学习“写好钢笔字”
1、学生自读“我的提醒”。
2、观察字型,找出点在三个字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讨论:如何将这些点画写好呢?教师示范指导。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并说说体会。
5、练习写字。
6、展示、评议。
二、学习“写好毛笔字”。
1、复习基本笔画横折、竖钩、竖提。
2、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毛笔字的重点是写好两个笔画“横折钩”“横折提”。
3、学习“横折钩”。
(1)出示笔画:“横折钩” 。
(2)观察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钩的写法:露锋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渐轻、渐细,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笔,转势直下作竖弯钩状,出锋。
(4)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5)评议学生作品。
(6)指导学生仔细读帖,分析“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7)教师范写“为”。
(8)学生练习写“为”、“力”、“书”。
(9)反馈。
(a)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b)指出不足,进行纠正。
4、学习写“横折提”。
(1)出示笔画:“横折提”。
(2)观察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写法: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提的写法:露锋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笔,转势微向左下行笔,折笔向右下稍顿,回锋向上,再提笔向右上角挑出。
(4)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5)评议学生作品。
(6)教师范写“计”。
(7)学生练习写“计”。
(8)评议学生写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