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高语组>>阅览文章

中高年级语文教研组活动五:高静老师执教课文《每逢佳节倍思亲》

发表日期:2016/12/9 10:35:10 出处:本站 作者:柏斯兵 有1089位读者读过

23、每逢佳节倍思亲(第一课时)

横溪小学  高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诗文对照,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格外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在诗文诵读中初步感知诗人所用“独”、“异”、“倍”字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诗文对照,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格外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诗文诵读中初步感知诗人所用“独”、“异”、“倍”字的巧妙。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课前我们交流了过节的情景。我们常把这些让人开心的美好的节日叫作佳节。伸出你们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词好吗?(板书:“佳节”),边写边讲解,齐读。 

2、过“佳节”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一般都会开心,但是,唐代有位诗人在某一个佳节来临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完成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

3、个别读题目正音“逢”是后鼻音,齐读课题。

  (哪位同学来试一试,读一读课题?)

  (点评:读得真好,不仅字音读得准确,而且老师还注意到了停顿。)

  (我们一起来学着他读一读。)

4、课题是一句千古绝唱,你知道它出自哪首诗吗? (一起说) 出示古诗,齐读。

二、初读课文

王维为什们会在这样一个让人高兴的佳节里,写下这首诗了?接下来,让我们打开课本,走进课文。预习过的同学,会发现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些不一样,既有课文,又有古诗,我们把这样的课文叫做文包诗。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出示词语: 单独   异乡    回忆    思念   兄弟    挽着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开火车读:每人读一个、一行、齐读(适时正音:兴,在这指“高兴”,所以读第四声。) 

3、 作者呀,把诗藏在了课文里,我们小朋友睁大你的眼睛,仔细找一找,看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找出来?(老师要提醒大家一下,我们的作者很聪明哦!用两种方法来藏哦!)

4、 先说简单的一种藏法,把整首诗藏在一起,你来告诉老师,作者把它藏在哪儿啦?

5、 接下来说难一点的藏法,作者把它拆分开了藏在课文里,谁来说一说,作者把它分别藏到了哪一段?

(一起回答,他说的对不对?老师看出来啦,这个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可是,老师还没找出来,比如说“独在异乡为异客”,第一段里没有呀,没有“独”这个字,也没有“异乡”、“异客”这两个词语呀。)

三、读文悟诗

(一)学习第一段

1、“独”:独自一个人。  “异乡”:别人的故乡。

2、一起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独”和“异乡”,课文是怎么表达的?

  “他”,王维是独自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句,我们小朋友们说被作者藏在了第二段,老师仔仔细细地看了,惊喜地发现“佳节”、“思亲”,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倍”字在哪儿。

1、 快速默读课文。

2、 谁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了,你觉得哪个词或者哪个字或者哪一句话,体现了“倍”的意思?

3、 再来读一读,找一找这一段里,有没有那一个字也能够暗示我们王维更加思念亲人呢?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

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又”字,说明了这不是王维过的第一个重阳节,结合上面一段,我们知道王维在长安2年了,今年是第二年了,去年的重阳节思念,今年的重阳节就更加思念了。

4、 最后,竖起耳朵,听老师读一读剩下的句子。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了?(扶着老人,带着孩子,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全家出动。)

5、 还有哪些词能够表现人多呢?

“家家户户”、“热闹起来”。王维只有一个人,在看着,在孤零零地看着,这个时候,他怎能不“加倍”地思念亲人呢!)

6、 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发出了慨叹“每逢佳节倍思亲”(齐读)

四、拓展延伸

1、这一声慨叹,成了千古绝句,道出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心声。现在,这个佳节已经不只是九月九日了,而是所有美好的节日,比如:

1)中秋节,爸爸妈妈出差在外地,我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2)春节,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不能回家,他们会吟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3)元宵节,哥哥在外国读书,不能回家,他会深情地吟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3、让我们一起最后一次,把一二两句读一遍。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习!

五、钢笔描红 

1、“佳”右边是两个土

2、“重”第二笔横要长一些

3、“采”第四笔应是撇

4、“幼”左边不是绞丝旁

5、“念”上边是今天的 “今”。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反思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诗。课题是一句王维思亲的千古绝唱,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读着文章这种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一、情感对比,潜心会文
    第一处对比:开课时,由“佳节”导入,唤起学生对过节时团聚、开心的心理体验,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当学生们谈得正开心时,教师提到“提起过节,同学们都是满心的欢喜,洋溢着快乐,而唐代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佳节的快乐与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形成对比,使学生有隐约的情感体验。   
    第二处对比:第二自然段中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与王维当时的心情对比,回顾生活中这样欢聚过节,兴高采烈游玩的经历,体会王维孤身一人在外求学时,眼见别人家团聚而自己却不能与兄弟们团聚的孤独感和思乡情。
    这样学生两次对比,走进文本就越深,也就越强烈地感受到王维思乡之苦,乡情之浓。同时以“倍思亲”为主线层层递进,用一个“情”字将之串联成一个整体,使学生的心翻腾在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充满乡愁的重阳节,使他们的心与王维的心在那一刻交汇。再加上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与诗人的情感交融,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在体验中学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语言训练,扎实有效
    语言教学要“固根求本”,语言能力的获得非靠扎实的训练不可,不能让虚假的繁荣掩盖语言学习的缺位。在本节课教学设计里,我让人文阳光充盈语言训练。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已积累的与所要理解语言相关的文本,唤醒相关的文字储备,给学生提供思考的背景。如我让学生谈谈有没有曾经与父母分开的经历,分开后你是什么感受?再如谈谈过节家人在一起团聚的幸福从而感受王维内心的孤独,这其实就是在组织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激活学生的语言意识,积累学生的语言库存,积淀学生的语言图式,这正符合田本娜教授讲的,积累语言的训练要具有语文性,要在课文学习时自然而然地“旁逸斜出”。
    上完之后,我感觉课堂没有琐碎的分析固然很好,但学生学得是否扎实有效,我应该进行深刻反思。如果我在学完课文后设置一个“反馈练习”,适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方向,始终把学生“学”得如何放在第一位,那一定能让更多学生学得有效,也能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深度。最后还要把诗文再完整清楚地结合理解一下,这才是完整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