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6-2017第一学期科学教研组活动3
发表日期:2016/12/2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业 梅 有1191位读者读过
科学教研组活动
2016年11月28日,科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听取了朱宽东老师执教的《电磁铁》一课,上课老师准备充分,听课老师认真倾听,并在课后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交流了自己的见解,都得到了提升。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解电磁铁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电磁铁》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在老教材(人教版自然)和新教材(苏教版 科学)中都有。而我认为老教材侧重于知识结论的得出,新教材则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而我尝试把两套教材中的《电磁铁》内容融合在一起,并加入了“认识电磁现象”这一内容。因此,本节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磁现象、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方案及验证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电池、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一盒大头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问题
1、创设情境:教师手拿一盒大头钉和其他器材快步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一不小心”将大头钉撒在讲台和地面上,教师装作很吃力寻捡的样子,片刻站起身来向学生求援:同学们能想个办法快点帮老师把大头钉快点捡起来吗?老师马上要用的?
“为什么可以用磁铁来吸”?
2、演示电磁铁的制作,聚焦话题
可是老师现在没有磁铁,只有一些外皮绝缘的漆线和一个铁钉还有一节电磁,也能把大头钉捡起来。
教师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并且把大头钉吸起来。
“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了,那我这个装置和磁铁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那大家想一想:它还会不会有没有其他性质呢?学生讨论并填写记录单。”
二、汇报,探讨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并提炼重点问题板书:(1)它会不会吸别的东西呢?(2)是不是也能隔着东西吸铁呢?(3)它是不是也和磁铁一样有南北极呢?如果有会不会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呢?
二、 “怎样验证我们的想法呢?”“该怎么做?”(4)如果有南北极会不会改变呢?怎样改变呢?
1、 学生制作电磁铁,并验证电磁铁的性质。教师深入学生小组指导评定学生的实验。 同学刚才看了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装置的,都需要哪些材料呢?
2、 怎样制作的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3、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写记录单。
三、分析现象,探究结论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记录单汇报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它①它不会吸别的东西,只能吸铁。②也能隔着东西吸铁③也和磁铁一样有南北极,也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师:“这个装置与磁铁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而且都是在通电的情况下才有的,如果没有点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我们就给这种装置起个名字——电磁铁。”
四、进一步探究控制磁力大小的条件
1、“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吸的大头钉,有的多,有的少,同学们注意到了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和什么原因有关呢?”
2、学生讨论并填写记录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我们怎样来证明呢?用什么方法呢?请小组同学讨论确定一个小组同学认为最好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教师深入指导,并做出评定。
5、汇报结果,研讨结论。
6、既然可以用电流和线圈来控制磁力的大小,那它和磁铁相比有什么优越之处呢?
学生集体讨论。
五、科学的应用
既然电磁铁有这些优越之处,那么他可以用在那些地方呢?应用了他的那些优点呢?请同学们做个社会调查好么?我们应该从那些地方来找呢?在调查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评课:
徐娟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并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教师还充分借助多媒体,可见简洁实用。
詹央青:本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循序渐进地探究,教师的指导恰到好处,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胡木平:本节课重难点很清晰,教师采用各种方法突出了难点,突破了难点,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做的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