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思品组>>阅览文章

品德备课组3

发表日期:2016/12/6 16:00:02 出处:本站 作者:刘莉丽 有888位读者读过

品德“探究式教学模式”解读

 

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要符合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学科特点。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活动性较强的综合课程,而且教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和选择的活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合作性地探究问题、尝试性地解决问题。《品德与生活》(社会)承担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努力解决教师如何“活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引导学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如何建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如何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学会做人道理等问题。

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符合教育规律。构建适应新教材的生活化 活动型 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把道德教育回归自然,把课堂教学回归生活,把自主学习回归学生,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坚实基础。

 

一、品德“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课堂学习“生活化”。遵循儿童生活的原则,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源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切入,选取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使学生在生活化课堂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悟,引领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逐步形成健康的社会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活动型”。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情境,引领学生在精心选择和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他们充满好奇和欢乐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在活动中获得社会知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感悟做人的道理。

 

(三)课堂研究“探究式”。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体验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体验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着力引导学生动脑去想,动手去做,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得出结论。让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习做人,全面发展。

 

三、品德“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应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活过程。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完善师生对话、交流与知识创生的活动课堂,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有利于落实课标要求。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教育的本质所在,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有利于广大教师在新课改中有章可循,易于操作,且又能防止模式化倾向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打造“激情燃烧的课堂”、“灵感放飞的课堂”,实现“教育即生活”。

 

(三)有利于体现教师主导作用。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利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活动主题;提供研究素材,参于自主活动;联系学生生活,必要点拨引导;拓展活动内容,帮助升华知识,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品德“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是明确目标,创境揭题。

即创设包含一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的,适应儿童特点的,富有挑战性、激励性、开放性、活动性、警示性、趣味性、创新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儿童自主、探究问题的欲望,把儿童置于要研究的问题情境中。

 

第二环节是构建能自然生成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型”课堂教学主体。

即参与活动,探索新知──质疑释疑,合作互动──实践运用,引导生活。主体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标准,抓住主线,强化主体,力求开放,增强实效,突出特色,使学生这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生命主体,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个人发展的过程中;在知识和材料为基础的教育主体之间建构和创造新的意义的生态生成过程中;在思维场(智慧),情感场(情感)和生活场(活动)形成的和谐发展场中受到智慧教育、文明教育、人格教育,从而生成现代人。

 

五、品德“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以生为本,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流,营造“生本型”学习气氛就是要关注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关注教师课堂行为所表现出的对学生“学”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优化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人,看作活生生的大写的人,看作有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的人,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需要,相信学生潜能,爱护学生身心,使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平等、民主、信任的关系,使课堂气氛民主化,师生关系朋友化,以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本型”学习氛围。

 

(二)走进生活,感悟学习的真谛

学生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决不能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忽视了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锻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如利用乡土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读书看报、办手抄报,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充实课堂教学。

 

(三)生活引路,创新学习的话题。

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生活话题,使学生融入生活情境之中。通过生活引路,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探究生活。如在学习“认识他们很重要”时,就可以把学生置于创设的“课堂教学生活情境”之中,讨论学习交通标志符号,在生活实践中如何去做,体会违反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从而真正理解“认识它们为什么很重要?”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生活引路,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领会生活的本质,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了逼真的情境和生活画卷,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时空领域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为推进课堂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必要的铺垫。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选取具体、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反映教材画面的生活材料,为教学内容的学习创设鲜活明了的情境,有利于让学生走进课堂,将课堂引向生活,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内容通俗化,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化;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