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阅览文章

《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12/28 16:28:51 出处:本站 作者:方思华 有732位读者读过

《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听课反思

邱张帆

听了喻老师的《小数乘整数》,从课堂的整体情况来看,喻老师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工作的,教学设计比较完整,层次也比较清楚,有很多方面值得我来学习。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会了根据三线各自的特征区分直线、射线、线段。能知道角的形成及角的基本认识、表示方法。进行简单的角的大小直接比较。会用符号“∠”表示角。基本建立起对线与角的基本敏感。

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让学生先通过直线、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渡到学习射线进而总结射线的特征,学会三线的异同点,从射线自然过度到角的知识,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

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线和角的形成与认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角的空间,这里揭示出隐藏在数学教材背后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对以后知识的自然沟通。

能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思维。学生先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在角的形成教学中,没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现概念知识教学,而是通过学生观察课件,去感悟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

在让学生对角的大小进行直接比较时,大多是让学生通过课件观察了解,如果多给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效果会更好。比如学生可以用活动角分组进行大掉比较,用三角板进行大小比较等。

整堂课因为内容设计较多,怕教学时间不够,加快了整个教学节奏,有些地方就显得有些匆忙,不够从容。最后总结全课后就正好下课了,机动的拓展题目可以不出现,拖延的那几分钟时间出现思维拓展题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够集中,没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