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校本研修>>阅览文章

横溪小学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一)

发表日期:2015/3/18 13:59:02 出处:本站 作者:28867 有897位读者读过

 

《美化文章》教学设计

横溪中心小学张海兰

■教材分析

这节课处于wps文字教学单元的中后期,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在wps文字中插入艺术字和形状的方法,为以后学生更好地使用电脑美化文章做准备。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文字处理的一些基本操作,对wps文字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操作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在wps文字中插入艺术字和形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部分的利用任务驱动,利用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渴望自学乐于自学的心态。

4.行为与创新

■课时安排

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用艺术字和形状美化文章,体会艺术字和形状的作用。

2.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环绕”等命令改变艺术字和形状在文档中的位置。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网络机房、多媒体教学软件、《山行》文章、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1、  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的两篇文章对比图,说说哪一篇文章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

2、  你想学习美化文章吗?

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评价

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

探究

1、学习插入艺术字(先自主探究)

插入—图片—艺术字—选择艺术字样式—确定—输入艺术字文本——确定—设置环绕方式—移动艺术字位置、改变大小—完成艺术字的插入。

1)指导学生打开指定的文档

2)根据提示完成插入(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参考小助手)

学生根据提示尝试插入艺术字操作。

2、反馈情况

1)插入艺术字(学生上台示范)

2)经验交流会

3)小结评价

3、学习插入形状:(先个别)

插入—图片—形状—选择所要插入的形状—改变形状的颜色、设置透明度—调整位置—完成。

学生尝试形状的操作

老师补充说明。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交流

反馈

4、反馈情况

1)插入形状(学生上台示范)

2)经验交流会

3)小结评价

5、美化文章的时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生生互学。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插入艺术字和形状。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深入的去研究我们的电脑。

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

■教学反思

这节课处于wps文字教学单元的中后期,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在wps文字中插入艺术字和形状的方法,为以后学生更好地使用电脑美化文章做准备。

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情况的分析和思考:

1、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节课上,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技能,个别同学甚至非常熟练,说明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已经达成;很多同学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发现自身问题并进一步探索或是跟别的同学学习,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导入环节后,我让同学们自主选择是先听老师讲解步骤还是自己尝试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形状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摆放各种图形,这对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也是一种培养。

2、师生合作、生生互学。授课中,我和学生就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交流,发表见解,提出方法,他们的有些操作方法还真有创意呢!在课堂上,不但我在讲解知识,基础好的同学、操作熟练的同学都发了言,他们用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差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捷径。在这谈话之间,本课的教学内容也就一步步地深入下去。但是,课上也出现了不敢举手发言的情况,对于这些孩子,我想还是应该在课后多多鼓励,使他们更有信心。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课中,我把新授内容分成插入艺术字和插入形状,两步走,确保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容易接受。为了使孩子更感兴趣,我还设计了对《山行》一诗进行美化的任务。由于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他们已经熟悉,所以更容易根据诗意进行美化,这里做到了语文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和渗透。

4、教学过程的把握。本节课上,我能够给大部分同学留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和操作。在教学中,个别同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艺术字的插入方法有三种;先选定要改成艺术字的文字再插入艺术字比较节约时间等等,我及时捕捉到这些“火花”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尝试,学生兴致盎然。但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问题还是存在的,我发现在对已经完成的学生作品进行赏析时,个别同学急于完成自己的作品,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既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能完成满意的作品,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