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发表日期:2015/12/22 15:53:43 出处:本站 作者:方思华 有655位读者读过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邱玉静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从条件想起”的两大关键点“找关系、理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策略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感悟策略
1.出示: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2.理解条件的含义。
引导:读了这些条件和问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什么叫“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第四天比第三天多摘5个……
启发:能说完吗?如果我们用带有数学符号的式子来反映这些条件之间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第一天摘桃数+5个=第二天摘桃数
第二天摘桃数+5个=第三天摘桃数……
小结:你看,在这样一个简洁的条件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认真去读清楚、想明白。
3.说思路。
提出要求:理解了这两个条件的意思,你打算怎样解决?同桌两人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
明确:先求第二天的,再求第三天的、第四天、第五天的。
5.提出要求:确定了解决问题的顺序,我们也可以有多种方法得到结果。你可以填填表,也可以列算式。如果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写下来。
6.沟通填表与列式的关系。
7.反思提问:无论是列表求出结果,还是列式求出结果,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8.小结并完善板书:我们就是这样,从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想起,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往下推,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二、 变式沟通,形成策略
出示问题:
小猴第一天摘30个桃子,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少摘5个,第三天摘多少个?第五天呢?
小猴第一天摘10个桃子,以后每天摘的个数是前一天的2倍,第三天摘多少个?第五天呢?
1.提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那你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想一想,刚才分析题目的过程对解决这两个问题有启发吗?选择其中一题在头脑里想一想,你打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列表或列式做一做。
2.组织核对与汇报,重点突出学生的思路。
3.提问:由一道题变两道题,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同学们还能一下子解决问题呢?有什么窍门?
4.小结:无论条件怎么变,我们都是从条件想起,根据条件间数量的关系,一步一步朝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靠拢。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5.巩固练习。
出示:一个皮球从16米的高处落下,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第3次弹起多少米?第4次呢?
引导:和刚刚几道题比较,讲的不是同一件事了,你能找到其中的联系吗?
提出要求:你能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答,说说思路。
6.提问:是什么策略帮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7.比较沟通。
三、巩固练习,运用策略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着重帮助学生体会“从条件想起”的策略适用的范围和使用注意点。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着重让学生独立用较完整的数学语言说说从条件想起的解题思路。
四.回顾总结,反思策略
提问: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在使用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