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小马驹”之知识篇(七)
发表日期:2009/4/9 8:24:3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96位读者读过
马 的 文 化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马在人类生活、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以至于评价功绩比喻为“汗马功劳”。可见我国“马文化”在历史上的丰厚程度。
早在5000多年前已用马驾车,殷代即开始设立马政,是世界上最早的马政雏型。周代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秦汉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政机构,大规模经营马场,汉代在西北边区养马30万匹,唐初在西北养马70余万匹。
汉唐盛期,从西域引入良马7000多匹用于改良军马。当时养马业的兴盛,不仅对国防起了重要作用,还进一步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伯乐著的《相马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马著作,一直流传至今。宋代曾施行过保马法,效果不大。元代重视养马,但只注意当地养马业的发展。明代采历代马政制度所长,重视养马,马政设施甚为完备。清代扩充了官办马场,限制民间养马,禁止贩马,使民间养马业受到摧残。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养马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耕畜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至1977年马匹数量达到1144.7万,居世界之首。
我国马匹大部分布在北方地区,即兰州以西的新疆、青海,以北的内蒙古、东北、华北北部,以南的四川山地、云贵高原。
让我们以马之文化教育我们的莘莘学子,以马之精神振奋国民之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