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12/21 13:23:05 出处:本站 作者:阮 弘 有749位读者读过
《识字3》听课反思
横溪中心小学 张翠巧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充分利用配图在黑板上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注意力,做到图与词语结合进行简单的说话训练,强调学生完整说话句式,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董玉梅老师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我注重汉字基本笔画的的掌握引导,在田字格中按照笔顺规则有序范写并要求学生书空。及时调动学生注意力,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董玉梅老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善于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朗读感悟,从而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正确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也有不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较为深奥的词语“景物”“项目”等,教学语言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应该尽量用到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得简单化、儿童化,便于学生理解。在课堂中注意到了词串朗读的韵味,但是指导和范读不到位,时间不足,没有让学生充分体味到词串的押韵特点。在生字教学中董玉梅老师是一次性把3个生字讲解完毕了才让学生描红,忽视了学生作为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教学一个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生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必须给足学生认字学字写字的时间。
《识字3》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王莉
《识字3》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并在“公园”的统辖下按“自然美景”、“景物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分类组合而成的“模块”。编者通过韵文在情境中识字,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能力,而且为今后的阅读、写作做好必要的储备。另外,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形象地描绘了公园的美景与设施,图文对照也可以帮助学生识字和理解词义。
结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董老师将这节识字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能将画面描绘的事物与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而识字和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识字起步的难点。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识字。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董老师始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如:在教学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去公园玩闯关夺红花的情境。
二、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善于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多元化的朗读感悟,从而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正确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三、悟中识字,感受汉字形体美。
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着孩子们对生字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孩子们在学字时记得很好、很快,但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在教学中,通过象形字“水”和“火女”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记住字形,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
《识字3》听课反思
刘莉丽
今天,听了董老师的课,这几点让我深有感触:
一、以生动活泼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课文,感受公园的美景,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
通过请小朋友们当设计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设计自己喜欢的公园,相机指导小朋友进行识读词语、说话训练;运用猜词游戏、送词语回家的形式进行复习、巩固词语;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的方式为词语排序,体验韵文识字的乐趣;通过听范读、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韵文;运用体态语言演示等手段,巩固识字效果;最后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公园的景物与设施再现并丰富课文内容。写字教学穿插于识词教学过程中。
二、借助多媒体形象直观地认识事物,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本课生字。
学生刚刚学完拼音,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小组合作法”。教学中董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激发说话兴趣,进行说话指导,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采用“激趣导入→小组自读→指导朗读→拓展延伸→识记生字”的教学步骤,充分依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看着图,把自己认识的游园项目名称说一说,这个说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语言因素的过程,当然,学生的语言中有部分是不规范、不标准的,因此,董老师九帮助正音、反复认读,使语言和文字能联系起来;利用生活经验引出词语,让学生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消除惧怕心理,觉得识字课好比是在公园游玩一样,其乐无穷。
教学过程中,董教师始终作为一名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地交流互动。
《识字3》听课反思
横溪小学 阮弘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公园”这一中心内容,将四组词语组成韵文,并配以相应的图画,读起来押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董老师在教学时,利用挂图展示公园的美景,游乐设施,相应出示词语,让学生朗读,从而轻松地学习。学生不仅看懂了图,学会了文中的词语,还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董老师主从这几个方面的进行语文训练:
一、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教学挂图,学说完整的话
课文配有挂图,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来观察挂图,并有条理地说出来。在说话话时提醒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教师可以示范,帮助学生联系,养成说完整的话的习惯。
二、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开火车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利用音乐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通过范读培养学生读词串的习惯,从而既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又正确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三、巧妙地渗透说话训练
从教材入手,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利用填空练习仿说,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言给予相应的鼓励。
总之,这节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设计一节课时心中应装着学生,深入地挖掘教材,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乐趣,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