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音乐组>>阅览文章

《蒲公英》评课记录

发表日期:2015/10/2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李聚萍 有977位读者读过

评课记录

李聚萍

听完这节课我有以下体会:首先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使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其次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演唱、创作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过程,没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是难以表现出真情实感的,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最后还要注重以合作为途径,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力,大胆主动的表现作品。引导学生大胆创造,在创编活动中,同学们共同承担小组合作的成功和失败,享受集体创作的荣誉和欢乐。

嵇静: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高静:

听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想法:

1、在学唱前划旋律线条对学生学唱歌曲没有起太大的作用。
2、学生演唱的声音很优美也很和谐,还可以引导孩子的声音在柔和的基础上变得清晰和明朗一些。
3、演唱的次数太多,学生有些乏味。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始终都应该抓住音乐学科的特点,要建立学生音乐旋律的概念,要引导学生关注乐谱,对音高、节奏、唱名、时值等有视觉上的反应,要在平时的音乐课上,不断地积累经验,让学生的技能达到自动化的过程。

杨琴:

这堂课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以及基本功的展示都表现得不错;当然,但是在如何听辨乐器的音色及体现三拍子歌曲的音乐性、如何整合课时内容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在教唱环节中,教师在学生会唱歌曲后,让学生听辨三角铁、碰铃和双响筒的音色,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如果能慢慢将打击乐器渗透,贯穿于歌唱教学中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