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校务管理>>校园新闻>>阅览文章

“横溪小马驹”之历史篇(三)

发表日期:2009/4/9 8:17:27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909位读者读过

十二生肖灯

十二生肖灯是这次普查刚挖出来的灯别,是用篾制成的12种动物:“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编结工艺与马灯一样,只是形状各异,表演者所走阵法也与马灯同。

12生肖灯本镇只有赵村于姓独有,该姓氏明朝中期始发迹,本族自建保福寺,西庙十二属灯会,与外界不相往来。

十二属灯一直延续到抗战中后期,到于培和、于继绪两位尊长去世后,灯会自行消失。

灯会

横溪乡的灯会,有红杨墅、姜林村、藤墅的龙灯,三王楼群船灯,龙安桥、窑头、庄头、长冲的狮子灯,七里沟、庄头村的马灯。特别是庄头村的马灯,起源甚早,经历几代艺人的不断创新,流传至今,久演不衰,至本世纪中叶处于鼎盛时期。灯架以竹篾成管架,用彩色透明纸裱糊。每盏马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有马头、胸腔,后部分有马尾、腹腔。胸腔和腹腔内可点一支蜡烛。马队由12匹彩色纸马组成,12名青年装扮成骑士,12名青年化妆成马夫,另外还有纸轧各种形状的小彩色灯笼,至少有30盏,里面点有蜡烛,夜晚演出时煞是好看。

旧时庄头村玩马灯很讲究规范。玩灯前要举行“出灯仪式”,先要“接脉”,玩灯队伍到脉地听到放铳时,才允许敲锣鼓,鞭炮齐鸣;然后马队到指定地点进行“取水”(马饮水)。仪式结束后,在本村挨家挨户“拜门”表演。然后再到外地演出。出发时,由4面筛锣,两面大鼓开道,引灯在前,马队随其后。引灯上书写:“马灯盛会,合议行灯。”马队中还有两副锣鼓,并有花盛若干挑。到一个村演出,该村要有专人接“引灯”,由村东面进行,演出结束后由村西面出村。演出时骑士可装扮成不同的历史人物或传说故事,如“渭水钓鱼”、“桃园结义”、“阵桥继位”等。演出阵式也有多种,如“双龙虫水阵”,“五朵梅花阵”、“元宝阵”等,至少80人才能保证演出成功。该演出结束返回,不得走原来的路线,谓之“好马不吃回头草”。

横溪镇女子马灯起源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成立的横溪村庄头马灯。庄头马灯寓意牛马成群,人丁安康。党的富民政策使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2004年—2006年横溪镇文化服务中心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成立了横溪女子马灯队。(负责人:李翠萍、詹强酉、徐开明)马灯的制作鲜亮明快,花灯的点缀更显活力,高跷、秧歌的伴舞更是喜庆。欢快的马灯表演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体现了农民的幸福生活,激励人们像骏马腾飞一样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马灯  丹阳镇以严村、大傅村演出的马灯最佳。马灯始于唐盛于宋。马架用竹篾扎成,用纸蒙贴绘彩成皮毛,头尾燃点蜡烛,用布带紧系在演员腰上,演员扮演历史人物或戏曲人物,以一人提马架装马,一人扮马夫,一般有10—12匹马相互窜阵,分别为红、黄、白、黑色,由一人举引灯领阵,正月十四起灯,二月初二休灯,出灯时有高灯引路,4只排灯跟其后,数百人上路,并有锣鼓乐器队,火铳手助威。十分壮观。可表演“游四门”、“剪纸擅”、“金蝉脱壳”、“满天星”、“螺丝结顶”、“五马破槽”悉数套路,还有“数马歌”更为诙谐风趣,玩马结束后,便有年轻姑娘挑花篮唱民歌表演,表演时,以二胡、笛子等乐器伴奏,以及小丑们一旁风趣的动作和幽默的语言,增添欢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