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溪小马驹”之历史篇(一)
发表日期:2009/4/9 8:16:0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758位读者读过
“横溪小马驹”之历史篇
横 溪 庄 头 马 灯
横溪镇横溪村庄头马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马灯气势恢宏,观赏性强,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远近闻名。
一、庄头的马灯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庄头村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走访考证,庄头村原是丘陵荒山,刑草丛生。明末清初时有河南阎家安徽缪家来此落户,后来姜家,苏家先后迁进。随着历史的变迁,到清朝末期全村有三十几户,一百多口人。由于大多数人家勤劳节俭,并荒置田、开工造屋,故人丁兴旺,牛马成群,民风纯厚。
1、马灯的起源。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国家动乱,烽烟四起,为了祈求国泰民安,村持(负责人)姜胜富提出:玩灯以示祥和。经过研讨认为:庄头村大多数是庄户人家,牛马成群,庄(桩)能拴马,玩马灯能使牛马兴旺,人丁安康,因此决定玩马灯。一开始时出灯只有四匹马,以示四季平安,事事如意。
2、马灯的发展。
十年后,村持逝世,村里为了繁荣马灯,又增加了三匹,计七匹。直到清朝政府被推翻时,马灯又发展到十二匹。其意一匹马代表一个月,闰年时玩十三匹。民国元年,现十三匹马后,村上一姓黄的青年暴死,紧接着村上牲畜发瘟。村民们认为玩十三匹马不吉利,后来不敢玩十三匹马,一直玩十二匹马,直至一九三○年。
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时,为表庆祝,又玩了几年,直至大跃进时期。
一九八二年在政府文化部门与行政村的扶持下马灯进行了恢复,当时玩十二匹马。马灯出灯时,镇上有几千人观看表演。马灯的表演气势和技艺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印象。南京、东山有关部门曾邀请马灯队参加演出,受到了社会上较高的评价。
3、马灯的现状。
目前马灯面临消失的危险。
马灯的传人姜德和、苏正喜年龄已近八旬,马灯制作的艺人都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当时玩灯的演职人员也都在50岁以上。因而拯救马灯是当务之急。
二、演马灯的基本条件。
1、灯具器械
①铳一把 ②马灯12匹 ③引灯2只 ④牌灯四只
⑤堂名灯一盏
2、乐器
①神鼓二只 ②开镗锣二张
③锣鼓两套。每套有大锣一张,小鼓一只,大钗一张;小钗一张;小铛一只。
3、演职人员八十名。
①马灯演员24名(一马一夫) ②掌灯职员8名
③乐工职员30名 ④后勤服务人员18名
4、服饰八十六套件。
①演员48套 ②掌灯职员8套 ③乐工30套
三、灯具器械及服饰的制作或配备。
1、马灯的制作。
①扎制马灯的骨架。马灯的骨架用毛竹棒,毛竹片加工而成。棒、片的规格宽2—4cm,厚0.5—1.5cm,总的要求既能承重成形,又能便于制作。
②编制马灯的形体。在马灯骨架的基础上用细竹蓖编成网状的马的形体。
③马灯的体形形成后,用白稀布蒙好,形成一匹白马的马坯。
④马灯的装饰。
马体的马毛用五色纸剪成毛形贴上,要求看不到布体。马屁股处用黑纸剪成如意头状贴上。
马耳朵用布骨子做成贴上,鼻子也用布骨子卷成贴上,眼睛用草画或用纸贴,嘴唇、牙龄根据各自颜色,画或贴。
马尾、马鬃,用线麻锤柔贴上。
马灯的底端用20cm宽的有色布围一周,用来遮挡玩灯员的腿脚。
马鞍子用布骨子做好装饰好贴在马背处。每匹马装两只摇铃,马绳用细麻绳制成。
2、堂名灯制作。
堂名灯是常用的长圆型红灯笼、灯笼上贴有“庄头”字样。
3、引灯制作。
引灯一般用大圆红灯笼。灯竿高七米。
4、牌灯制作。
①牌灯是长方形,灯高50cm,长、宽40cm。灯框是木头制作,木头2cm见方。灯框四周用白纸糊实,上下四角用红纸剪成门角图案贴上。
②牌灯灯竿高二米。
5、所有的灯具制作要求精、细、美观、逼真。
6、演员服饰的选配。
演员的服、饰、脸谱根据演出节目人物的服饰要求订做或去市场选购。
7、乐器的配备。
所有需要乐器去乐器市场选购。
四、演出的程序及内容。
1、演出的形式。
马灯演出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拜门子,一种是场地演出。出灯时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演出。
2、演出的程序。
第一步,日落时所有演职人员到村中指定点集中化妆。
第二步:所有演职人员列队,其顺序:
堂名灯、引灯、牌灯、神鼓、开镗锣、一套锣鼓、马灯队、二套锣鼓、铳手。
第三步:放铳,锣鼓齐鸣,然后向北出灯
出村后二百米处(王家山)接脉。接脉后马灯掉头到庄头村南门口塘饮水。饮水后正式玩灯
3、演出的内容。
①拜门子,马灯每到一个村,由村主事人带路挨户拜门子。
②场地演出:根据所到村的要求决定是否场地演出。场地演出必须要有不小于300㎡的平地。
场地演出的内容:
庄头马灯习惯上演两套节目,一是姜子牙斩将封神,一套是桃园三结义。
不管演哪套节目都演十六种阵形。区别是驾马人物的服饰化妆不同。
演阵形时领头马根据牌灯摆出的位置变化而演出不同阵形。
十六种阵形图如下
图例:○牌灯 ·马灯 马灯前进方向
一、双龙出水
二、双八阵
三、水波浪
四、四仙阵
五、五朵梅花
六、剪子果
七、元宝阵
八、单八界
九、满天星
十、天字阵
十一、下字阵
十二、十字阵
十三、门字阵
十四、山字阵
十五、集顶
十六、脱壳
4、锣鼓的应用
说明:锣:锵 鼓:击鼓面为咚,击鼓帮为达 大钗:令 小钗:次 铛:台
①神鼓的敲法。
神鼓主要是助威造势,马灯不管是行走,摆阵敲法变化不大。例:咚咚 咚咚咚咚 反复循环。
②开铛锣的敲法与神鼓相似。
③小锣鼓的敲法:分为两种:
第一种:马灯行走时敲“一四锣”例:
一、二、三,一二三,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锣、鼓的敲法:
第一节:敲“一四六”
第二节:敲“合八”例:达锵,台锵,台台次台锵,台台锵;达锵,咚锵,达达锵咚锵,咚咚锵。达锵,台锵,台台次台锵,台台锵;达锵,咚锵达达锵咚锵,咚咚锵。
第三节:敲“双腰”例:
次达锵 次达锵,次达次达锵咚锵,令锵令锵锵令锵,令锵令锵锵令锵,次达次达锵令锵。
令达令,锵令锵 锵令锵锵令锵,令锵令锵锵令锵,次达次达锵令锵。次达次达锵令锵。
咚锵咚锵令锵 次达次达锵咚锵,令锵令锵 锵咚锵。次达次达锵咚锵,次达次达锵咚锵。
第四节敲“七锣三”例 铛铛次铛次铛锵 铛铛次铛,次铛次,令锵令锵令令锵,令锵令锵令令锵,锵令锵。
以上四节可以连续反复敲打,也可折开反复敲打。如何打听从敲板鼓的人指挥。
资料提供:姜德和、姜书录、荣苏代、苏大海、苏永安、姜书权
材料整理许道和
2009年4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