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低数组>>阅览文章

《认识线段》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11/19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张玉红 有1493位读者读过

《认识线段》听课反思

赵桂华

整节课从教学目标上来看,很好地落实了让学生能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其特征(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整节课上得活泼生动,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好的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同时面向全体学生,让其活泼主动地发展。总体来说,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特别突出以下几点优势:

1、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运用好教材。

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合实际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从通过判断是不是线段,为什么是线段?为什么不是线段?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是来瞎猜。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来找一找线段,并用手摸一摸,来增强学生对线段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线段,把生活中的线段抽象成数学上的符号线段,在反馈学生第一次所画线段是否是正确中问为什么?再次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收受能力来调整教学。接着再次通过画来正确掌握线段的正确画法。通过数图形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来提高学生对线段在不同的长度与不同角度线段的认识,最后通过数各种非线段与线段结合的图形中的线段,让学生真正确理解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并能具体应用。

2、重视操作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组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由新课开始,老师让学生动手把桌上的红线变成直的?全体学生动手把线拉直。然后从中抽出两手之间的一部分不是线段,用手拿的两端得出是线段的两个端点。数与形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容易理解。

通过画一画线段,让学生亲自经历由红线到符号线段。在反馈学生第一次所画的线段,找不足之处,后再让学生动手画一条正确的线段(可以不同方向,不同长度)来加深学生对线段的认识。

通过,动手折纸,折出一条与中间线段相同的线段,与同学合用折一条比中间长的线段和比中间线段短的一条线段,来扩展学生的思维。整个操作活动中,不是为了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以及数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表明,线段是有长度的,有长短之分,可以比较,可以度量的。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