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小学音乐学科五认真常规管理要求
发表日期:2009/8/31 10:38:2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881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小学音乐学科五认真常规管理要求
(讨论稿)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加强教学流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根据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特制订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质量管理常规要求。
教学质量常规管理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应做到科学性、常态化、有制度、讲规范、易操作,应有较强的可行性。因此,各校应以此为标准,加强学习、研究、管理和督查,从而保证音乐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学流程管理的目标要求
备课
1.具体常规要求。
(1)熟悉课程标准:要认真学习、理解、领会音乐课程标准。这是针对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提高每一节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依据。每学期开学前,要安排一天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好音乐学科的总目标,再分年级细读具体要求,力求达到熟记于胸。
(2)深入钻研教材:要求教师每学期都应认真精读所任年级的教材和教师用书,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要求,明确教学任务,找出各单元的重、难点,在学习课程标准和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制订出全学期的音乐学科教学计划。
(3)明确教学目标: 在理解所教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围目标去确立,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提高审美素质、丰富情感体验为重点,顾及学生生活经验,适度开发学生潜能,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4)充分利用资源: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每项活动要有切实策略准备。要充分准备相关的信息资料、相关的教学具、教学媒体、挂图、小黑板等,所有教具、学具都要调剂到位,确保教学随时使用。
(5)科学设定内容: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需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教学内容选择、整合要科学,突出音乐学科,把握情感要素,教学特点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环节布局合理,衔接自然。
(6)规范编制教案:要按区教研室设计的备课笔记栏目的要求,提前一周,认真编制教案,详略因人而异(三年以内教师必须写详案),教案要重质量和实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巧妙设计板书,要做到课课有板书。
(7)组织集体备课:校内年级备课组在每个单元教学前要进行组内集体备课,理清单元目标和知识点、重难点,并完成单元重点内容的一课时教案。集体备课材料整理后,装袋交教导处存档。
2.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6次。每次集体备课确定一人主讲: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找出重点、难点,提出教学建议。每次活动都以记录为准,检查时凭活动记录进行检查。
(2)建立备课检查和视导制度:
①学校每月全面普查一次备课笔记,对备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记分,并及时进行反馈,为期末终端考核提供依据。对问题严重的教师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督促其尽快改正,并适时进行跟踪指导。
②学校要落实校内视导制度,不定期对某年级、某备课组进行视导。视导除听课外,特别对备课情况进行督查,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每月把视导情况向全校进行小结。
上课
1.具体常规要求:
(1)课前准备充分:每天都要利用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提前解读教材,梳理教案;每一节课要提前准备好教具和学具,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有效使用。
(2)知识储备丰厚:掌握歌唱、欣赏、器乐、乐理等音乐基础知识,掌握音乐教学理论知识及学生认知规律,掌握“双基”知识,并将“双基”融于音乐教学活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3)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环节完整有序,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学与学生思维合拍,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方式多样,层次分明。教学反馈真实、明确,澄清学生错误及时。教学结构严谨合理,环环相扣,时间分配恰当,能抓住关健,突出重点、难点;能按时上下课,严禁拖堂现象。
(4)教学方法恰当: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并重,合理创设情境、动静交替、富有美感、注重实效。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配合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运用恰当。
(5)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模式创新,构思巧妙,节奏合理。教学过程艺术处理、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活动体现学生是音乐欣赏者、表现者和创作者。教学方法、策略、模式等方面逐步形成教学风格。
(6)教学观念先进:教学要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依据《课标》精神,合理运用评价机制,以学生发展为本,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
(7)教学技能娴熟:作风民主,尊重学生,教态端庄自然。表达准确、规范、清晰、流畅、形象、生动,赋予感染力。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调控学生持续注意。善于应对课堂生成,调节教学预设及教学节奏。保障课堂常规,善于调控情绪,恰当处理偶发事件。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熟练,音乐专业技能娴熟。
(8)教学效果达标:学生能完成基本学习任务,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学生会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提问,并解答。学生的音乐体验能力、表现能力、创编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情绪放松。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乐意展现自我,自信迎接挑战。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成功快乐感,有继续学习的愿望。
2.管理措施:
(1)坚持行政巡课制度。行政巡课采取随机的形式进行。巡课要做到“四看”,即:看师生是否准时上下课;看教师有无私自调课的现象;看教师课堂上是否有接听手机以及中途随意离开现象;看课堂上有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对存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以防微杜渐。
(2)坚持校内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做到听前有准备,听中有记录,听后有评议和分析。
(3)凡备课组长以上人员,当天听课后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做到凡听必评;如发现严重问题的教师,要采取跟踪听课、限期整改的措施,并安排人员跟踪指导。
(4)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作业
具体常规要求:
(1)根据音乐学科特点,作业一般采用音乐活动的形式当堂完成,也可以有适量的课外作业。
(2)布置的课外作业必须有相应的检查记录。此外,还应重视作业的集体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反馈情况,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进度,改进教学方法。
(3)根据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等方面所蕴藏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辅导
1.具体常规要求:
(1)课堂上: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给予适当的辅导。
(2)课外辅导:课后可根据学生特长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通过组建校合唱队、器乐队、舞蹈班等兴趣小组,根据教师特长自主选择辅导组别。
2.管理措施:
(1)学校要将教师辅导工作纳入五认真月查之中,对于辅导获奖的教师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考核
具体常规要求:
(1)音乐成绩的考核应本着贯彻《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考核,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
(2)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考核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也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3)考核可采用自评、互评及他评的方式进行。如举办“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在和谐、团结的氛围中完成考核,也可通过展示师生音乐作品、音乐小评论、演出照片、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考核。总之,只要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都可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