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五认真管理规范
发表日期:2009/8/31 10:35:24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058位读者读过
小学科学教学五认真管理规范
(讨论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中的常规管理,使之科学、规范、简便、高效,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区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教学五认真管理规范。
一、备课规范
1、 认真学习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总体目标和分阶段教学目标。每学期期初,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好教学进度。
2、 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3、 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4、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按区教研室设计的备课笔记栏目的要求,提前一周,认真编制教案。教案要重质量和实效,详案不少于二分之一。采用电子备课的必须是详案。电子备课严禁网抄,要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认真设计教案形式和教学过程。备课组统一教案的一定要做到课课有复备,复备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和自己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学习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过程可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复备量不少于本课备课量的三分之一。
5、 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材料、仪器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
二、 上课规范
1、 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严守上课时间,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源。
2、 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动手与动脑并重。教学过程简洁有效,方法灵活恰当,注重启发引导,课堂生动活泼。
3、 恰当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4、 根据科学课特点,恰当运用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使学生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有清晰的自主学习过程。
5、 结合教材内容,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或认真组织好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6、 教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表达科学、准确、生动、简练、富有感染力。
7、 板书设计合理,字迹规范,内容具概括性和提示性。
8、 教师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精彩创新设计等及时反思。教学反思数量每两周不少于1次。
三、 作业规范
1、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适当布置一些作业,形式包括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制作或课后延伸学习。布置课内、课外的探究活动作业前,要强调注意安全。
2、 实验记录是学生探究活动过程的反映,要随教学过程完成。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书后的实验记录或自行设计实验记录单。
3、 对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检查,特别是书面作业,教师可以用符号、文字与学生在记录上及时交流。与科学教材配套练习册上的作业可以选做。选做量不少于总量的二分之一。选做题中要有一半以上为非纯知识性题目。
4、 对学生课外短期或长期的探究活动过程要跟踪,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定,必要时要求家长配合检查、指导。
四、 辅导规范
1、 辅导包括课堂上辅导和课外辅导。
2、 课堂上的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
3、 辅导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科技竞赛活动的学生,要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讲求实效,在辅导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开展质量高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和参加各类比赛储备优秀人才。
五、 考核规范
1、 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平时成绩或期末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评价,可采用教师观察、问卷、实验操作、作业、杰出表现记录、测试与考察、作品分析、成长记录袋、评定量表等方式方法,并根据老师评、学生自己评、小组评、家长评等情况,按等级进行记录,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与发展状况。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能是教师的主观意见,要有原始材料。
2、 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六、 管理措施
1、 学校要重视科学学科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尽可能多地配备科学专职教师。
2、 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作用,全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2次。每次集体备课确定一人主讲: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出教学建议等。要规范管理、科学安排,学期开始有计划、学期中间有活动、学期结束有总结。每次活动都要有过程性资料。
3、 建立备课检查制度。学校每月全面普查一次备课笔记,对备课数量、质量进行考核、记分,并及时进行反馈。对问题严重的教师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督促其尽快改正,并适时进行跟踪指导。
4、 坚持行政巡课制度。行政巡课采取随机的形式进行。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通报,以防微杜渐。
5、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教研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过程有效果,每次活动都要有过程性资料。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做到听前有准备,听中有记录,听后有评议和分析。
6、 期末考查要进行试卷质量分析并上报学校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