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正方体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8/28 11:54:56 出处:本站 作者:方思华 有715位读者读过
喻倩
周早上第四节课有幸聆听了于月娥老师所上的一节五年级的整理复习课,使自己对复习课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归纳、运用、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联系,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运用解决问题,同时,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这节课的复习,起到了把旧的知识、遗忘的知识重新建立起来作用,学生把没有掌握的知识补了上来,使新的意义确立和巩固,从而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更加深化新学的知识内容,达到经过多次反复,逐步提高认识的层次。特别是让学生写、说、议,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改变了复习课变成习题课、复习课成了题目评讲课的现状。我本人认为黄老师的这节课引导得相当成功,教学方法、讲解语言得当,值得借鉴。
首先于老师在课前将一些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用表格给出,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概念和公式,学生汇报时老师不再是简单肯定或否定,而是让不同的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在学生的汇报中老师不断将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抛给学生,问题一环套一环,使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点串起来,不在割裂知识间的联系。例如:于老师设计了荣升冰箱的广告进行体积和容积的比较,老师抛出了:你是怎样理解“体积小容量大”的呢?体积是指什么地方,从哪里测量,容积又是指什么地方,又从什么地方测量呢?由于这个例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学生常见的事物,学生很快积极主动的地归类出了体积和容积的区别,而那些原来对这方面知识掌握不是很好的学生,从上课的效果来看我觉得他们也达到了把知识不上了的效果。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老师的设计很是别出心裁,更是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原运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其次:练习设计合理,层层深入,使学生极有兴趣的跟着老师的指挥棒积极主动、自觉的利用所整理的知识对照检验自觉的知识掌握理解情况,也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于老师在设计的第一道习题制作鱼缸,一道题涵盖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将一个情境用透,如:
1.制作一个长方体鱼缸需要哪些材料?要测量哪些数据?为什么?(四周是玻璃,底面是铁皮,角铁固定)
师:结合本单元整理的概念,说一说下列问题实际要求什么?
(1)需要多少米的角铁?(求长方体棱长总和)
(2)需要多少铁皮?(求这个鱼缸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3)不考虑制作损耗的情况下,算一算需要多少玻璃?(求长方体的侧面积)
(4)鱼缸占多少空间?(体积)能装水多少?(容积)
.......
学生如能将此题理解到位,相信本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也能融会贯通。
其三,课堂激趣,语言富有激励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觉高年级课堂积极性的调动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于做好的事情,但是这节课于老师给我做了一个好榜样。因为经过课堂前期的知识整理复习,学生这时已经明显觉得疲惫,但是老师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做荣升冰箱广告代言人的表演活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在良好的氛围下学生不仅很快的理解了容积与体积的区别和联系。其次老师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更是学生得到极大的鼓舞,例如:“嗯,不错!”“说得真好”“真棒”“说得太好了,给他掌声”.......老师对学生的激励不是平白的没有感情的言语,而是倾注了对学生的极大热情与真诚。整堂课,我觉老师始终给学生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积极探讨,主动解决问题的活跃氛围。使学生学得意犹未尽,而老师也上得轻松自如,真佩服黄老师教学功底还是很深厚的,教学技法也比较精湛。
我的一点思考:本节课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课,应以教材知识梳理、考点知识回顾为主,以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熟练为抓手,于老师这节课已对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考点进行了复习,内容丰富,稍感欠缺的是很多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由老师提出,是否可以把提问这个环节交给学生,例如:给出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考虑可以解决什么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