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教研组>>思品组>>阅览文章

《我不胆小》听课反思

发表日期:2015/11/6 15:44:46 出处:本站 作者:刘莉丽 有663位读者读过

《我不胆小》听课反思

横溪中心小学   郭施珍

 课程标准指出:以回归儿童生活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这节课从一开始的“敞开心扉说胆小”,包括事先作的调查分析,到开动脑筋出点子,以及情境体验练勇敢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真实可信。学生走进充盈着生活情景的课堂,袒露自己的真实思想,亮出自己的真实困惑,从而使这节课蕴含的道德知识成为一种生活需要,一种积极的自我建构。

 当前的品德教学不再仅仅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更应是一种充满“德行”的显性活动。这节课创设情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认同和情感的体验;教师注重挖掘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对生成性资源再加工,关注活动过程与反馈,展示了孩子的心路历程,促进了学生品质的形成与完善。

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个体空间,让学生自己说胆小,去思考原因,去寻求对策,去辨析对错,让学生感到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同时,还设计了一些合作学习活动,如选择表格中的一项寻求对策,交流信心卡等,学生在交往合作中融合、沟通,相互启发,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一种品德的形成绝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达成的。通过学习,有部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不胆小了,但也不排队仍有学生胆小,尽    

管他们知道其后果及策略。所以让学生制作信心卡自我鼓励、回家实践、填表反馈,让家长评价,这样由课内向课外的一种延伸,是对学生实际层面评价的延续,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获得一些技能,真正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