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姜友花
发表日期:2015/6/4 0:00:00 出处:本站 作者:柏斯兵 有760位读者读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部分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了解樟树具有拒虫的香气。
教学重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
3、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
1、生字“龄”、“繁”的识记。
2、脉络梳理,了解课文大意。
学情预测:
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学生在生字预习时会写错“龄”、“繁”,所以要重点指导。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
2、怎样记住“樟”、“龄”?
讲解:“龄”(从牙齿判断年龄)
3、指名读题 齐读
4、课题上有三个词语(宋庆龄、故居、樟树),请用你搜集的资料介绍其一。(故居:伟大的人、取得成就的人曾经居住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是写宋庆龄的文章,还是写樟树的文章?
2、出示词语
自读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 齐读
3、“稠”、“瞻”、“繁”三个字,你想提醒哪个字?
范写:繁 和你写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敏”的竖钩变成竖,为的是避让。)
范写:瞻 需要注意哪儿?
(注意笔画的穿插)
选一个生字描红。
4、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思考:哪几小节具体描写了樟树?
指名读书,说说段意,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三、精读感悟樟树的外形、可贵之处
(一)1、自读4、5小节,思考: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一边默读,一边圈画出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2、出示第四自然段
1)、讨论交流:樟树的外形(枝干粗壮、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2)相机理解词语 “稠密”“四季常青”
说话练习:无论……总是……
3)想象画面读 闭上眼睛背 看着画面背
3、谁能说说第4自然段讲了什么?
小结这一自然段就是写出了樟树长得蓬蓬勃勃。板书:蓬蓬勃勃
(二)过渡:樟树除了外形上蓬蓬勃勃,还有什么特点吗?
(三)1、读第5自然段,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2、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出示:即使……)这一段话比较长,谁来读好它?
(要注意自然停顿。)
3、这几句话写了樟树的什么特点。(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4、是啊,樟树有拒虫香气而且能永久保持,而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一起读。)
讲解:对比写法
5、小结:别的树木因为没有拒虫的香气,所以虫子能在树上繁衍后代,看来樟树能拒虫的香气还真了不起,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
(四)1、课文的4、5向我们介绍了樟树的特点,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2、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樟树的特点,男生读第四小节,女生读第五小节。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拒虫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