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校园概况>>理念目标>>阅览文章

让今天的付出成为明天的感动  汪呈林

发表日期:2007/11/16 15:06:29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2981位读者读过

 

让我们今天的付出成为明天的感动

汪校长在全体教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暑假转瞬即逝,今天我们又齐集一堂,召开新一学期的工作会议,筹划新一学期的学校工作。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最近的所感所想所思所得,交流的内容是《让我们今天的付出成为明天的感动》。

  可以这样说,我们经常被别人为别人的付出、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别人的真情照顾,感动别人的体贴关心,甚至感动别人对自己所做出的让步牺牲。然而,我们平心静气地好好想一想,我们对别人是不是有所付出呢?我们的付出是不是也能让别人感动?我们是不是仍为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下面,我就从三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尊重每一个人

  这里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同事,朋友,更是我们的学生、学生家长。我认为尊重每一个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美德。我们的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尊重自己的劳动,尊重自己的付出,同样,我们的学生虽小,但也想得到老师的尊重,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想法,尊重他们对学习的付出;家长虽然不精于教育,但也想让老师尊重他们的孩子,尊重他们为教育的付出。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从“家长制”“一言堂”误区中走出来,要指导家长,和孩子正式有效地沟通,尽量发挥家长的长处,从埋怨家长走向合作信任;和学生从训话走向对话,教师对学生的发火可以说是一种无能的表现,说明教师已没有了招数,已经为学生所打败。

  懂得宽容。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西谚云:“静水流深”。中西一理,说的就是包容和宽容。一个安静和淡泊的人自然就是一个包容和宽容的人。而包容和宽容是当今教育最为需要的核心元素,换言之,也正是当今教育最为缺乏的核心品质。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就是不计较,让事情自然地过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如果太过于执著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产生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思维和发展等等不良的现象。“严以律已,宽以待人。”这句名言应该当作教师的行为规范,严格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好榜样,再以宽容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包容和宽容带来的是教师独立的精神,自由的创新,开阔的视野,流畅的表达;学生完善的人格,实践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成就了自我。道家所谓的“和其光,同其尘”,说的也就是包容和宽容的真谛吧。

  学会倾听。听是把别人说的话入耳,是一种生理游戏。而倾听,我理解为高级的听,即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倾听更是重要。首先教师与学生的师生角色会妨碍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些学生比较内向、胆怯,不敢向教师叙述他的想法,这是其一。另外,教师与学生在年龄上的差异。学生会认为教师和自己有代沟,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关闭心门,拒绝沟通。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对教师来讲,倾听又是日常工作之一。学生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大人倾听他们的发言。就如同每个孩子都不喜欢别人叫他们孩子,在他们眼里,被叫做孩子,其实是一种轻视。要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我觉得:一是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当教师,首先是当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像个老师。只要你是真实的你,善良的你,尽量向学生展示最自然的你。二是为学生营造倾听的良好环境。三是在听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耐心。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阅历较少,看问题不够全面,言语和想法尚显稚气,但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切勿中途打断孩子。四是听的时候,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倾听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倾听学生的理想和追求,倾听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倾听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如此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教师了解了学生,也才更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

  走向对话。所谓对话,必然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平等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师生之间能否平等对话,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改变权威和保姆式的教师角色,做学生的大朋友和引路人。教师要淡化裁判意识。师生同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教师由教学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不是保姆。教师要敢于放手,不再像以前那样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想的、会说的、可做的,全都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感受阳光。阳光,一个让人追求和陶醉的名字。一个亮丽的校园环境,不仅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更来自于一种人文内涵的创建。是相敬如宾的相互尊重,是师生仪容仪表的美观大方,还来自于学校品牌的塑造。阳光师生是阳光校园的内在特质。外树师生品牌,内求师生和谐,是我们对阳光校园的正确定位。作为一个学校,能有那样宜人的绿色,置身其中,学习就是一种享受,校园充满阳光,而不是苦行僧式的受戒,一种压抑的单纯。

  尊重学生,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记住卢梭的话:把儿童当儿童,它不是大人的未来。赋予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自主权,让每个学生的心灵更为自由。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自己去面对;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自己去创造。

  二、善待每一件事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那就必须交给学生终身受用的两大财富:一是强健的体魄,二是良好的习惯。区教育局朱局长在全区校长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是教书与育人相比,育人第一。二是成绩与健康相比,健康第一。三是成才与成人相比,成人第一。

  这三条意见告诉我们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授受知识,启迪智慧,润泽灵魂。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智慧若没有精神隐帅其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莹照。因而,从我们自身开始,教育无小事,就要善待每一件事,做学生的表率与楷模,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挖掘他们的潜能,努力实现他们的梦想,凡是涉及学生成长的事情,我们都要认真对待、好好对待。

  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灵动而具有生命主体的人,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和百说的是我们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而这个“树”恰恰是对我们工作提出的最高要求:如何树?树起的是不是人?我们的教育绝不应当制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树人,还是应当认真、好好地树!

  1、认真对待教育教学上的每一件事。这是一名教师所应有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态度,要把“事”当回事,要把“树”当成树,要把“人”当作人,事事要想在人前、做在人前,变被动为主动,不要待到事情出现了才疲于奔命,忙于应付。

  2、好好对待学生的生命成长──成为促进学生生命全面、自由发展的专家。教师必须给学生积极的情绪影响,在任何时候都要给学生以信心和鼓励;要帮助学习上的差生,从培养做人、责任感、习惯开始,只要能挽救一个差生,再大的付出、再高昂的代价都值得;教育学生努力做到最好,不要怕失败;从利用学生干部的误区中走向培养、提高。教师应当善待孩子的生命,让每个孩子的心灵更为自由,唤醒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善待自己的工作,为孩子创造一个生命安全、生命舒展、生命涌动、生命创造的民主、开放、多元包容的环境,让每个学生在知识中寻找自我价值,在智慧中开启自我人生,在生命中实现自我精神。

  3、好好对待自身的生命成长──成为育人、树人的教育教学专家。

  教育不是知者带动无知者,教师不是学生知识的最大供应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人格去引领人格,用心灵去唤醒心灵。教师的角色必须跳出和超越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而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书”,而在于“育人”,在于创造新的精神生命。育人比单纯的教书要难得多,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充满爱心、诚心、细心、耐心和苦心,无微不至,循循善诱,用热爱和真诚去浇灌学生的心田,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只有把育人的工作做好,教书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要跳出为教书而教书的圈子。教育的结果不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专家,但他肯定需要成为一个健全人格的公民。我们必须首先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必须注重学生的品德和修养。厚德而能载物,品高而后才茂。

  三、幸福每一次付出

  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想到: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肩头有太多的重担,考试的压力,教育教学工作的繁重,学生管理千头万绪,工资待遇落于人后……很少会有人提及当教师的快乐。然而,幸福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有过一段关于教育的很形象的说明。他说:“古谚说文明就是教育和灾难之间的比赛。在民主制度中,我们要保证让教育赢得这场竞赛。”而要让教育赢得这场竞赛,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更需要高素质的教育者,需要坚守自己本分的教育者,需要践行传统与现代中优秀的教育理念的教育者。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的是,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我们教师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既然是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付出就应当是幸福的。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应当倡导奉献精神,即使这种奉献是没有回报的,我们也应当感动幸福。

  有的教师抱怨自己手中的是差班,教的是差生,付出的多然而回报的却少,这是正常的,是正常的想法。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思想意识不同,有的孩子心智发育早,成长快,懂事体贴;但有的孩子发育稍缓,暂时让长辈操心。这是每个孩子个体的差别,客观决定了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俗话说,“五根手指有长短。”“一母生九子,九子不像娘。”人与人在智力、体力、习惯、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我们大人是这样,孩子间也是这样。但是,我们付出了,那就是对孩子、对孩子的家庭是负责的,是有功绩的,是应当感到幸福的。不付出甚至是蒙骗,那才是小人行径,庸师所为。所以,作为教师更应当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负责。我们要象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我们的学生,我们眼前的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平进平出是本份,高进低出是无能,低进高出是能人。我们应该以最大的付出来换取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个学生的家庭充满希望,充满光明。

  韩愈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我们教育界,是否可以重新解读,深刻反思呢?多些“传道授业解惑”之师,少些把学生及学生的家庭当作提款机的所谓“人师”。教师只有在不断的付出、收获、感动中获得一种生命体验与满足,一种生命的创造和成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得到生命的一份满足和升华。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也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延伸,才能感受到在奉献中的快乐。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奉献是实现人生飞跃的起点。奉献是神圣的,教育事业需要我们奉献,火热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需要我们奉献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同时我们自身也需要奉献,在奉献中完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真诚和坦荡。

  同志们,横溪小学教育事业需要我们全体同仁崇高的付出,我们只有奉献才能让我们自己感动自己,才能感动每一个学生,感动每一个家长,感动每一个社区的人,这样我们明天才无愧于心,一生无憾,这样才能成为太阳下最灿烂的事业,让我们今天的付出成为明天最深、最美、最真的感动!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