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德育之窗>>班队建设>>阅览文章

横溪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发表日期:2008/2/19 9:34:32 出处:本站 作者:无 有1445位读者读过

横溪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

一、校训的提出原因

1、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主义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首先必须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树立及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训“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成功的基础”。

2、德育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提高学生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学生的意志,训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习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构建由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行为的思想品德素质结构,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只是外部表现,更是学生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是学生内在素质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因此,学校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之外,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进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地成长。

3、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多维视界着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课堂学习、实践历练、参与管理、检查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遵规守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习惯及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以此通过制度建设,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等,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引导、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多年来,我校根据新的形势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德育工作实践中,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由于重视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且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因此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此,今年我们获得了江宁区师德先进群体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然而,在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面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将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不断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特色。

理论框架

1、《小学德育大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4、现代教育理论中关于“现代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及学校管理学中关于 “学校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关理论。

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加强学校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发挥管理规范的强制作用,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学生主体的“倚同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实践、历练、积累,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范、行为举止,养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民主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翁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执行纪律上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和少先队集体建设和活动中,具有团结、互助、守纪的品质,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习惯。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认真贯彻德育管理的民主性原则,组织学生参与德育管理,把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逐步转化为学生内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化他律为自律,依靠学生自身的内部力量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自觉地支配、调节、控制自己的活动和行为方式,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教育学生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加强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和实践,增进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卫生、劳动观点,在实际锻炼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

在全校营造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全员、全面、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团结、上进、勤奋、求实”的校风,“尊师、守纪、好学、进取”的学风,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深化素质教育,为培养“四有”新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我校的特色。

管理实施原则

1、从实际出发原则

从方案制订到方案的实施过程,坚持从学校的实际、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切实可行。

2、整体性原则

要用素质教育整体观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导行为习惯的实施,既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发展。

3、和谐发展原则

和谐发展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健康成长的成果状态,它既包容了学校教育培养人的目的,也包容了学校教育的全部过程。没有学校的和谐教育,便没有和谐发展的学生。

4、渐进性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既有“纵向”的积日累月,又有一个“横向”的积累,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

管理内容

1、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从学校管理育人的目的出发,制定出学生必须遵循的规定、规则、规矩,使之成为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并采取强制执行、严格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教育及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风气和传统。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表群体形象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里养成,从教书育人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素养,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内化思想品德表现

主体性是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因此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和价值,是集体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主人,形成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从而以主人翁的态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并养成经常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活动进行计划、检查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4、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认真立足校园软文化建设的一批教育阵地(例:国旗下讲话、班会、班级主题活动、校园宣传橱窗、校园广播、校外德育基地等)切实注重校园硬文化建设,让校园每一方墙壁、每一寸土地,都具有教育意义。

 组织系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

5、组织多彩德育活动,增强养成教育实效。

    任何活动的目的都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各种活动对学生影响是一个综合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又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只有把教育的要求通过活动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才能取得实效。因此,我校将以《小学生守则》教育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核心,通过文明礼貌月、入学教育、教师节、国庆节、校运会、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工会等群体组织的协调作用,围绕养成教育多层次、多侧面,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